“双碳”科普第十二弹:加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时间:2023-05-10 | 来源:[互联网]
“双碳”科普第十二弹
加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必然要求。
交通运输的碳减排压力大
交通运输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能耗与碳排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持续增加,面临着较大的碳减排压力。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呈明显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碳排放占比已达9%。其中,公路运输是交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方面,其排放量占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的86.76%。铁路运输仅占0.68%。
另外,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在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11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3.18亿辆,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也进一步加大了交通运输碳减排的压力。
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三大关键举措
运输结构调整
运输结构调整是碳达峰阶段的关键举措,是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做好“公转铁”“公转水”的工作,减少公路货车的运输量,在强化综合运输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段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从而大幅度降低交通运输整体碳排放总量。
用能结构优化
运输装备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是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发展电气化、提升运输装备能效、推广应用低碳运输装备、持续支持重型装备低碳化关键技术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智慧交通建设
智慧交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途径。在智能网联时代需要将智能汽车与移动出行生活的各个要素进行融合、真正地推动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的建立,才能构建绿色环保、互联高效的低碳出行生态。
嘉兴市加速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嘉兴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形成了以常规公交为基础,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单车、水上巴士为辅助的多方式公共交通出行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交通力量。
绿色出行设施更加完善
嘉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达到4.97公里/平方公里,建成区城市道路面积率由9.95%提高到11.83%;全市各类绿道总长度达到1608.96公里,其中市区绿道574.96公里;累计建设公交专用道78.3公里,设置公交优先道16.4公里;公交首末站达到98个,公交枢纽站36个,公交场站总面积达到27.47万平方米。市本级建成公交专用充电站40座,充电桩608个。
公共交通体系更加丰富
有轨电车运行图兑现率达99.88%,累计开通公交线路593条,其中城市公交215条、城乡公交319条、城际(含省际)公交59条,投入车辆3179辆,线路总里程11833.6公里,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以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水上巴士为辅助,定制公交、微公交等特色公交多方式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嘉兴市不断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效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品质。
绿色装备保障更加有力
加大新能源车投入,推进主城区公交车、出租车中清洁能源车占比。目前嘉兴全市约140辆氢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90%。市本级充电站总数达181座,公交专用充电站占比达到22.1%,充分保障了市本级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同时,配合进行有轨电车、水上巴士的建设和运行,调整运输结构,促进大运力交通发展。
城市出行更加智慧便捷
打造集实体公交卡在线充值、年检、公交动态信息查询、嘉兴公交乘车码、预约水上巴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交服务平台,帮助乘客合理规划出行时间,让公交出行更加从容、舒适、高效。全市智慧化公交站台数量从2012年初的24个增加到现在的954个,占比达到33.3%。移动超级SIM卡公交支付功能,进一步方便乘客随时使用公交卡各种功能。公交“智能AI客服”更是加快推动公交服务数字化、精准化。
绿色出行文化更加多彩
通过广泛和深入的绿色出行文化建设,嘉兴市形成多样化、常态化绿色出行文化宣传机制。将反诈、中医药文化等主题与公交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公交专线。开展“258”绿色出行青年先行活动、公交服务进校园进社区、公交免费体验日、有轨电车开放日活动等公交出行宣传周系列活动,广泛传播绿色出行理念。到目前,全市共投入运营4.2万辆公共自行车,2.38万辆共享电单车,其中市本级公共自行车已于近日启动无桩化智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