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江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5-11 | 来源:湖北发布、江西交通等
【北京】北京报废公交变身“公交便民驿栈”
近日,北京市柳芳地铁口附近的公交场站里,一辆由报废大巴车改装的便民移动服务车正在售卖生鲜蔬果,吸引了大批居民驻足购买。这就是“公交便民驿栈”,是北京公交集团创立的一种新型便民服务模式。
“驿栈将以公交场站为支撑,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三年内将建设至少300个便民服务栈点,覆盖北京五环内各个城区,便利市民生活。
“公交便民驿栈”仿造巴士造型,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该驿栈呈现半开放式,上方改造为棚顶,悬挂一排照明灯,便于夜间营业。巴士车尾有置物放货的空地,方便随时补货。大巴车身中空,有4个称重与收银档口,水果蔬菜平铺其上,既有火龙果、芒果、椰子等高品质新鲜水果,也有扁豆、青菜、大白菜、水萝卜等蔬菜,还有独立包装的肉蛋,品种相对齐全。
在布设上,售卖车一侧面对路边行人,一侧面对公交场站,既能辐射周边社区居民,也没占用步道通行空间;在耗材上,车辆是由大巴车改装而成,不属于现役公交,实现了报废车辆的再利用,拓展了公交环保的理念
北京柳芳公交场站外出现了一个由“退役”公交车改造而成的“公交便民驿站”。
利用废弃闲置的公交车进行便民服务工作,北京公交的行动并不是独创,近年来,四川成都、湖南永州、广东惠州、湖北宜昌等地都利用废弃或闲置的公交车进行便民服务,有的是改造成了户外工作者的纳凉车、取暖车,有的则改造成售卖新鲜蔬菜水果的便民服务车。
据了解,每个栈点的选位均经过前期考察测算,选择社区集中、交通便利、周边缺少便民服务的场站。在确保场站运营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场站边角空间进行便民驿栈的建设。为响应政府规划号召,北京公交集团正在从“城市公共交通提供者”向“城市公共服务提供者”多元化转型,将公交创新与社区便民模式创新相结合,为建设便民生活圈提供一线实践经验。
“‘公交便民驿栈’项目有效推进了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住行协调,为全国公交场站创新利用模式提供了参考,也为从公交城市到公交社区提供了北京经验。”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位置方便以外,便民驿栈的蔬菜水果价格也相对便宜。便民驿站第三方运营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售卖的蔬菜水果之所以物美价廉一方面是由于这个项目是公益性质的。
据了解,北京公交集团拟按照“成熟一个运营一个”的思路,陆续运营左家庄、草房、崇文门、北苑家园、望京南湖渠、左安路、东大桥、和平街等一批便民栈点。建成的便民服务栈点将为北京市街道社区增加数万平方米便民服务空间。
【上海】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领导职位变动
相关消息透露,张郁已担任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曾担任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总经理。
【江苏】江苏交通30个在建项目勇创新赛贡献
日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省总工会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即日起至今年10月31日,组织开展2023年度“交通强省”重点工程专题劳动竞赛,参赛范围为全省交通运输重点工程30个在建项目,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劳动竞赛的主题为“勇创新、走在前、赛贡献”,30个在建项目将争创优质精品工程。江苏交通运输部门将积极引导各参赛单位把竞赛与项目建设任务相结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速度,按期或超额完成任务目标,赛出工程建设战斗力。
工程质量方面,江苏交通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狠抓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把质量、责任、标准和规范落实到工程建设各环节;在竞赛中全面融合技能比武、技术交流、对标学习等活动,广泛开展技能竞赛、质量班组赛、对标赛等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江苏交通将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完善劳动保护措施;争创安全班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技能培训、职工劳动保护、安全民主监督5个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体验感实、实用性足、推广性强的示范基地,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常态化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江苏交通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征集评选等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科技、新工艺;注重工程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推广使用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程生态效益。
【湖北】刚刚,武汉空轨试乘发车!内景图曝光
今天(5月11日)
“光谷光子号”空轨试乘发车!
这条全国首个
即将开通运营的城市“空轨”
跟地铁、轻轨有啥不同?
一起来了解一下
从高新大道站
进入空轨乘坐区
进站闸机口安检票检一体
具备金属探测、体温检测、
票卡处理等功能
全自动无人驾驶
充满科幻色彩的“光谷光子号”空轨
车辆造型以“科技之翼”为创意主题
外观色带采用“科技蓝”
整体设计充满科幻色彩
“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
最高运行时速60公里
初期采用2节编组
最多能容纳220余人
同时可在2—6节车厢之间灵活编组
适应不同客流运输需求
相比常见的轻轨
车窗更为开阔
视线所及之处皆可见到
周边中央生态大走廊的美景
车厢内的270度观景区
吧台座位正对着车窗
可以毫无遮挡地尽情欣赏沿线美景
部分车厢地板设置透明式观景窗
全车拥有270°观景功能
地面的透明区域
站上去有点类似景区高空玻璃栈道
列车智能化程度高
实现智能感知、智能行车
具备GOA3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
车辆启动、停车、出库、入库、
开关门及正线运行等
均实现了全过程自动控制
无需人工操作
司乘人员只需随车应对突发情况
两天前(5月9日)
十几位外媒驻华记者试乘空轨时
纷纷点赞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
无论从速度、舒适度
服务等方面都很了不起
光谷空轨,沿生态大走廊南北向直线布设,整个项目(含一期、二期)起于花山碧桂园生态城左岸,经由花山河、九峰山、光谷中心城、综保区、龙泉山、中华园,止于牛山湖环湖湾区。线路全长约26.7公里,设站16处,并配套车辆段与停车场各1处。
光谷空轨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10.5公里,设站6座,起于九峰山、止于龙泉山,设有龙泉山车辆基地,串联两端的九峰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山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等旅游资源;同时,可与地铁11号线、光谷有轨电车L2换乘。
光谷空轨一期
6座特色车站
先睹为快
▼
01
九峰山站——光谷之翼
02
高新大道站——亭盖丛丛
03
高新二路站——光谷云桥
04
高新四路站——祥鱼争渡
05
综保区站——水帘成幕
06
龙泉山站——楚韵汉风
小链接:什么是空轨?
空轨,全称为“悬挂式单轨”,是一种中低运量、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新制式。
其列车悬挂在单型轨道下方,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属于立体型交通,拥有独立路权,不受地面其他交通工具和行人干扰,故可以快速行驶。适应雨雪等特殊天气,可全天候运营;乘客可在车内观看沿线城市风貌,具备良好的观景功能。
空轨,既可作为大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线网的接驳和延伸;也可作为新城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线路;还可作为特色线路,包括旅游区等内部交通线路,机场航站楼间的接驳线,高铁、城铁、地铁、长途汽车站联络线,大型商务区、开发区、功能场馆等内部交通线,大型企业厂区、校园内交通等。
【江西】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走“数智建造”新路子
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在发力,新兴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在加快。在江西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新旧动能转换日益闪现着生机和活力。
2022年5月,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招标工作;2022年12月,全线建成5个“厂外无厂”综合厂站;2023年3月,项目“数智建造”全面发力,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点燃数智引擎,靶向精准发力,瞄准建设一线,新樟吉正搭着“数智建造”的高速列车快速向前。
筑牢根基,聚力稳大盘
增力提速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必须集聚各类要素,汇聚各方力量,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形成大抓基础、齐抓创新的强大合力。
干在实处,拼在基础。只有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键工序“立”起来,调整方式方法才有“破”的基础。既要引入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立得住”;也要加速驱动绿色低碳耐久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确保“立得好”。樟吉改扩建项目认为,要使新动能全面发力,确保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加快规划项目建设体系是关键。
注重顶层设计,打造项目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吸纳省内外在建项目的先进经验做法,把如何做好项目建设、怎样做到、所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等方面考虑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拿出科学、细致、可行性强的方案,稳步有序推进,在“全业务贯通融合”“全生命周期管控”“‘厂外无厂’综合厂站全流程智能应用”3个方面进一步发力,实现整体优化,加快推进智慧工地转型。
项目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生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传统施工现场各参建方的交互方式和管理模式,引入智慧工地系统,建立了互联协同、智控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新格局,将相关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而实现了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实现了工地建设低碳耐久、数智建造,切实保障了产业工人与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工艺升级,“老树”发新枝
走进项目沿线“厂外无厂”综合厂站,一台台高端大气的自动化设备马力全开,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弯圆机、车丝打磨锯切一体机等设备均衡有序完成生产任务。结合当前生产进度,项目办以迭代升级小构等产品流水线方式为着力点,以实际需求导向为切入点,以推动施工企业和技术专业化协同整合为突破点,大力引导发展新业态,以更强力度巩固“稳”的基础,闯出“新”的增量,确保建设稳中有进、蓄力前行。
钢栈桥施工过程中钢管支撑柱的焊接采用自动焊接滚轮架,通过加装拓宽新的操作连接平台,调整焊接角度,全新推衍出新的操作工艺,满足”V”型坡口焊接要求,生产效率直接提高4倍。
引进自动弯圆机,真正实现了钢筋自动弯圆、自动焊接和定尺切断,“弯圆、焊接、切断”三步数控加工,有效控制了一次成型合格率。该设备操作简单,只需1人就可完成。
采用车丝打磨锯切一体机,实现钢筋下料锯切、钢筋车丝、丝头打磨进行高度集成,减少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搬运,钢筋的输送、反转、传递等全部采用机械完成,达到了一体化智造减人增产的目标。
“原先整个预制中心需要85名工人,经过数智化改造,如今只要40人。”樟吉改扩建项目A4标负责人张国杰介绍,在项目办的政策鼓励下,经理部投入900万元实施数智化建造,完成了10余道工序的全自动改造和效率提升,大幅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实现了增收节支的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项目推行的“数智建造”新理念。在今年年后多位外省员工未能及时返岗的情况下,该中心依然有序生产,有效克服了用工难、难用工的现象。
数智发力,“新锐”挑大梁
一大早,在构件智能化预制中心,生产负责人开启数智化智造系统,并输入当天的生产指令。装配在预制中心的智能化终端设备接到讯息后,当班操作工人立即按指令任务按部就班组织生产。如今,这样的智造场景,已经成为樟吉改扩建项目的常态。
数智驱动,勇立潮头。在建设过程中,立足项目建设,在整合优化以往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管理思维,立足服务本位,在江西省在建项目中首次引进新泽西护栏、小型预制件以及鱼雷罐——空中自动运砼系统等回形生产线,为智慧“厂外无厂”综合厂站持续加油助力。
新泽西护栏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从加工到养生全程工厂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场地缩减至原来一半。在满足工期要求的情况下,从自动布料到成品脱模,过去预制构件需要7天完成的一个循环,现在只要24小时,工效直接提高了6倍。其中12分钟即可完成从自动喷涂脱模剂、自动布料及振捣、智能温度控制蒸汽养生等环节。生产线中的负压真空吸盘自动脱模设备,从吸取长4米、重达4吨的新泽西护栏到完成脱模只需 2分钟,而智能温度控制蒸汽养生只需8小时便可完成。
小型预制件生产线从布料振捣、自动喷涂脱模剂、自动翻转振捣脱模、机器人自动码垛、全自动化控制蒸养工艺等,一站式智能供应混凝土,实现24小时不停工作业,全程实现智能养护、智能控温、自动下架。其中自动升降码垛机通过五层货架码垛达到空间利用最大化,生产效率直接提高6倍。
鱼雷罐——空中自动运砼系统,在混凝土拌和中心内按比例配置好的混凝土通过鱼雷罐沿着空中轨道运送至梁板预制中心内的“智能摆渡”布料机,而后布料机沿着环形轨道实现混凝土自动浇筑。不再利用传统罐车运输混凝土,减少大型车辆往来,大力提高安全生产效益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2倍。
全线设立5个数智调度管控中心,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综合厂站“人、机、料、法、环”(人:人员、人员的数量、技能、作业状态;机:机械、设备、工装、工具等;料:物料、原材料、半成品、辅材;法:方法、流程标准、作业指导;环:环境、温湿度、光照、噪声、粉尘等)等关键环节做到全面感知、实时互联,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方便实时指挥调度,使管理决策更精准,让项目管理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平台支持后台管理端、移动端、管控平台等多端合一,满足项目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等不同管理层级的需求。
瞄准数字化,激发新动能,把握新趋势。奋进的新樟吉正全力提升项目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在数智化改造领域舍得投入、抢先领跑,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汇聚起江西高速改扩建项目发展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