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上海大连贵州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5-08 | 来源:上观新闻、北京晚报等
【北京】“请勿外放声音”“AED”……北京地铁拟增新标志,请您提意见——
为了给乘客提供更精细、更科学规范的指引,北京拟对地铁标志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组织编制的地方标准《公共交通客运标志 第2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正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不仅增加了第三卫生间、母婴室、AED位置标识示例,还新增了站台门编号、跨线运营等标志。此外,请勿外放声音等禁止行为也有了特定标志。
站台门编号助乘客定位
根据编制说明,轨道交通标志现行标准自2016年实施,使用7年后,出现了不能很好适应国家标准更新、车站环境复杂化、乘客服务和运营管理需求变化的问题。因此,意见稿新增、修改了一批客运标志。
比如,新增了站台门编号标志,由对应的车厢编号、车门编号、“车厢”字样和“车门”字样等组成。由于具有唯一性,通过该标志,乘客可以准确定位。
跨线运营,正成为北京地铁提高运营效率的一大“法宝”。意见稿特别增加了跨线运营标志,包括跨线运营站台站名标志、跨线运营乘车导向标志和跨线运营列车运行方向标志。跨线运营站台站名标志用以帮助乘客确认当前车站的名称,由当前车站名称、线路色、“下一站”字样和下一站名称等组成。
此外,还设计了跨线运营乘车导向标志,用以同时指示多条线路乘车的方向。
空间示意图标注AED位置
近两年,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已经成为北京地铁站的标配。因此,意见稿新增了AED位置标志,橘黄色背景上标有“AED”字母以及醒目的红心。
此外,新增了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招援按钮”等位置标志。
意见稿要求,在车站空间示意图中,要标注各类设施,如出入口、客服中心、售票、问讯、电梯、楼梯、无障碍设施、卫生间、母婴室、AED和便利店等,并标注“您在此”和指北针。主图宜采用三维绘图形式。
地铁站周边街区导向图应标注车站位置、出入口、无障碍电梯和车站周边与交通出行相关的重要信息,如水系、绿地、主干路、次干路、标志性建筑物、公共汽车站和出租车扬招站等,并标注“您在此”和指北针。主图标注区域半径范围宜为500米,可根据车站周边情况适当增大或缩小。公共汽车线路信息可独立制作,以便更换。
“请勿外放声音”有特定标志
记者注意到,与此前版本的标准相比,意见稿对于各种禁止标志也进行了适当更新。比如,“请勿饮食”从劝阻标志变成了禁止标志,禁止图标也从一杯饮料和一个汉堡,变成了薯条汉堡。
此外,还新增了使用电子设备时请勿外放声音等标志示例,其中请勿外放标志是在一个小喇叭划斜杠。
意见稿指出,禁止标志主要用以禁止乘客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禁止携带危险品、禁止吸烟、禁止倚靠、禁止追逐打闹、禁止行乞、禁止进食、禁止入洞、禁止翻越、禁止跳下、禁止使用手推车、禁止携带宠物、禁止乱扔废物、禁止摆卖、请勿外放声音、请勿躺倒、请勿悬吊和禁止长时间停留等。
目前,拟修订标准在市交通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20日。
【上海】上海公交明确:公交车夏季不开空调,乘客可拒付车费
“立夏”之后,上海“漫长”的夏季已经逼近。炎炎酷暑之下,乘上一辆风凉的公交车是很多市民的期待。
如果公交车没开空调怎么办?公交车夏季不开空调可拒付车费!
根据相关规定,夏季车厢温度超过28℃将开启空调制冷,6月起至9月30日必须全时段开启冷气,为市民乘客出行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如有乘客发现车辆并未按要求制冷,可拒付车票并向管理部门进行反映。
为确保空调设备正常投入使用,并保障车内空气环境卫生安全,上海公交行业开展车辆空调“洗肺”工作。
为提前做好夏季车辆机务保障,巴士一公司修理车间逐步对所属营运车辆开展冷空调及新风系统保养,将完成1400余辆公交车的空调保养工作。
车辆冷空调的开机保养主要包括滤网、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位的清洁,控制面板、电路线路等部位的检查以及对其他部件进行维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保养工艺流程,切实做到发现问题隐患及时修复排除。
此外,修理车间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和消毒液喷洒相结合的方式,对通风系统滤网、新风滤网、蒸发器等进行清洗,并打开各个风道进行消毒,全力确保公交车辆空调性能良好,为市民营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乘车环境。
在巴士五公司宝杨路修理车间,工作人员对巴士五公司956辆新能源车和常规车辆开展常规维保工作,此次空调保养任务涉及车辆熄火状态下空调各线速是否凌乱,车辆发动状态下面板按键有无缺失,风量大小是否正常,制冷模式下车辆是否有故障等多个方面,同时对出风口进行检查,确保零部件完好。
拆下滤网,喷洒消毒剂,再用水清洗,晾干后装上……这一套动作,在杨高公交的修理车间里不断进行着,考虑到未来梅雨、高温等天气因素对车辆的影响,此次检查还特别对各类新能源车辆的高低压电池、电池舱、电机、控制器、电动空压机、电动转向器、电空调、高压线束绝缘等项目进行了重点检查。
据介绍,对空调滤网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细菌,保障车内空气干净清新。
除了对空调回风舱的内外滤网、出风口、通风管道等空调部件进行高温清洗、除垢除灰、性能测试以外,修理人员还会着重检查零部件是否存在老化、破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更换修复。据悉,杨高公交的900余辆公交车空调保养将全覆盖,为乘客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
虽然夏季公交不开空调,就能选择拒付车费。但是不少网友对可行性心怀疑问,“刷卡要怎么退钱?”。
也有网友受够了最近反复的闷热天气,提议能不能早点开。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根据规定,车厢温度超过28度也将开启空调制冷。
另外,还有网友抱怨部分地铁线路的空调也不足,想要退钱规则也能衍生到地铁上。
对此,你怎么看?
【大连】大连湾海底隧道建成通车 北方寒冷地区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全部海底沉管由中交四航局预制
5月1日,由中国交建联合体投资,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北方寒冷地区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顺利建成通车,为大连市增加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对于缓解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生态、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全长12.1公里,工程主线5.1公里,其中海底沉管隧道全长3公里。海底隧道部分设计双向六车道,时速60公里。作为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建设的主力军,中交四航局负责海底隧道段全部沉管共18节沉管的预制、一次舾装、干坞灌排水等施工任务。
自2017年进场以来,中交四航局派出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投身大连湾隧道工程建设,依靠自主创新成功攻克北方寒冷环境下沉管预制的系列技术难题,经过近2000个日夜的奋斗,优质、高效完成18个沉管管节的预制和舾装工程,优质建造了北方寒冷地区首条“滴水不漏”的沉管隧道,为东北的振兴发展和跨海沉管隧道行业技术的创新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示了敢闯敢试、务实拼搏的广东建设者风采。
挺进沉管隧道新战场 攻克6万吨沉管冬季预制壁垒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2017年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重整行装再出发,从南到北,跨越山海,发挥世界一流沉管隧道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投入到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建设。建设团队秉持港珠澳大桥建设精神,采用沉管法修建大连湾海底隧道。根据设计,大连湾海底隧道共需安装大型沉管18节,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干坞法施工。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宽33.4米,高9.7米,重量高达6万吨。相比于港珠澳大桥每个管节8万吨的重量和工厂法预制,大连湾海底隧道施工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而北方冬季低温环境预制沉管则是中国沉管隧道建设史上的首例。
“大连冬季室外温度接近零下20摄氏度,混凝土在浇筑两天过后内部温度因水化热反应后不断释放热量最高可达到55摄氏度,内外75摄氏度的温差。如果预制沉管养护不当,寒风将趁虚而入,使混凝土表面温度急速下降产生温差裂缝。”在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二工区总工申昌洲的施工日志中写到。
为解决低温环境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建设团队攻坚克难,首次在北方寒冷环境下预制沉管,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建设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回想起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期间,为解决混凝土控裂缝难题,四航局团队从混凝土配合比上下功夫,最终配置出满足沉管施工工艺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保障了大桥使用寿命120年的耐久性要求。时任项目经理彭远续带领技术团队结合当地气温、湿度等参数,进行了126次的混凝土配比模型试验,最终选取出最佳设计配合比,为打造百年品质工程奠定基础。
同时,为预先评估和解决好寒冷环境预制沉管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时任项目副经理连建龙带领团队在现场开展沉管足尺模型试验,足尺模型试验浇筑混凝土方量近700立方米、时长达25小时。如果按常规方法进行养护,浇筑的混凝土会因为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出现裂缝。为此,工区为模型搭建了长38.7米、宽24米、高13.2米,相当于5层楼高巨大“育婴箱”,同时采用高温蒸汽对沉管进行蒸养,从而实现适温环境。团队也因此摸索出标准管节2700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控裂办法,彻底掌握了冬季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核心技术,保证了沉管的浇筑质量和百年使用寿命。
定制沉管出运“双保险” 精密舾装实现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一次舾装作业对保证沉管浮运过程中的水密性及安装过程中浮力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是沉管隧道实现滴水不漏的关键工序。
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充分吸收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出运的宝贵经验,并在大连湾沉管隧道工程建设中进行创新和发展,减少了沉管顶推环节。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采用的是工厂法,当沉管预制完成后,建设团队还需要将长180米、重达8万吨的巨型沉管从生产区顶推到浅坞区进行一次舾装作业。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时,则采用了干坞法进行沉管预制,每批沉管预制及一次舾装完成后,只需开启坞墩上的两个坞门,海水灌入干坞预制场后即可出运,更加安全省时高效。
建设者在沉管舾装施工中,抓住端封门施工这一关键,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确保了管节的密封性。大连湾管节两端有近200平方米的空洞,要承受近40米的水深压力,建设者用钢梁牛腿、钢梁、钢封门、外侧牛腿等构件组拼焊接后形成端封门。为了确保端封门和管节混凝土连接处不渗水不漏水,建设团队采用了预留沟槽控裂方案和采用环氧树脂注浆法止水施工,为端封门的密封性定制“双保险”,确保管节在灌水起浮作业及安装过程中,管节端封门附近无渗漏现象,为完成管节出坞保驾护航。
守护这片蔚蓝的大海 工艺优化见证央企担当
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预制场临近海域,沉管预制施工对附近海洋环境的影响受到多方关注,为此对项目的生态环保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建设团队早在进场之初便定下了绿色施工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大连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项目管理的每一个方面。毫无疑问,大连湾海底隧道是一条绿色之路。”彭远续自豪地说道。
因干坞预制场与大连黄海侧海域仅一门之隔,沉管预制实施灌水作业时,预制场内的大型设备与海水“亲密接触”无可避免,模板液压系统上的部分液压油若得不到有效管控,待到沉管出坞时,油污便会随着预制场内海水流入大海,海洋生态环境势必受到污染。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摒弃了传统使用油污清洁剂消除液压油的方法,围绕液压油污染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别具匠心的提出采用吸附力强的揽油索吸附液压油的技术思路,巧妙解决沉管灌水作业油污污染难题,守护了大连蔚蓝的海水。
如今,站在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一眼望去,海洋共长天一色,清澈湛蓝的海水碧波荡漾,一浪又一浪地拍打海岸。环保“蓝”见证了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建设历程,同样也见证着中交四航建设者对环保工作的责任和担当。
据了解,中交四航局作为我国沉管隧道的主力军和先锋队,自1988年起,先后参与建设了广州珠江隧道、洲头咀隧道,“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深中通道,广州车陂南隧道、会展西过江隧道等工程。三十多年来,中交四航局站在行业的潮头,攻克了一道道工程难关,一次次书写沉管隧道施工传奇,树立起沉管隧道行业典范,已然成为国内沉管隧道工程建设的“引领者”,并在为中国沉管隧道事业发展贡献着强大的中坚力量。
【贵州】贵州省委书记徐麟调研时强调 努力把贵州桥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
日前,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到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调研,看望慰问一线劳动者。他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力做好桥旅融合大文章,努力把桥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少波,副省长蔡朝林、杨同光参加调研。
贵州是世界上特大峡谷桥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全球前100座高桥有49座在贵州。正在建设的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也是六安高速公路重大控制性工程,全长2890米,主桥为1420米单跨钢桁梁悬索桥,最大索塔高262米,桥面距江面垂直高度625米,预计2025年年初建成,届时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徐麟来到大桥施工现场,实地察看建设进展,亲切看望慰问桥梁建设者。他说,建设未来的世界第一高桥,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不畏艰难的优良作风,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全力推动项目如期高质量竣工,让交通造福人民,为贵州发展作出新贡献。
调研期间,徐麟主持召开座谈会,部署推进全省桥旅融合工作。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贵州桥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万桥飞架构建了贵州高速交通平原。
徐麟强调,要深入挖掘桥在全省旅游产业化中的特殊功能定位,努力把桥打造成贵州世界级旅游标识;创意规划桥旅融合项目,丰富拓展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周到便捷服务,全力打造世界级桥旅融合示范项目;凝聚推进桥旅融合工作的强大合力,做到在理念上同步、行政上统筹、运作模式上创新,积极引进旅游企业优强市场主体,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共同做好桥旅融合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