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湖北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5-04 | 来源:北京日报·识政、南方日报、湖北日报等
【北京】尹力到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研,要求构建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
5月4日下午,市委书记尹力到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查研究,并检查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他强调,轨道交通是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要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轨道交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总规为抓手,全力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狠抓轨道交通领域安全管理,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更好满足城市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
叮嘱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智能化水平
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承担着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协调及应急处置、运营信息汇总和统计分析等工作。尹力在调度大厅了解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情况,详细询问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展。他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提升运营、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为乘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让出行更顺畅、群众更顺心。
尹力在座谈时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要进一步提升认识,把握好三个关键词,推动轨道交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现代化建设。一是“安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严密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二是“便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三是“畅通”,在规建管综合施策上加强创新,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的作用。
尹力强调,要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抓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第三期建设规划实施。坚持轨道引领城市发展,推动功能、人口、产业沿轨道布局,促进职住平衡。新建项目和既有线路更新改造并重,双管齐下提高整体运行效率。推进城市轨道与市郊铁路、城际铁路、干线铁路、公交线路等多网融合,形成和谐有序的综合交通体系。结合客流需求,统筹安排建设时序,成熟一条、启动一条。要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时代精品工程。加强资金统筹平衡,完善市区分担机制。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利用,规范推进场站与周边一体化开发。加快打造轨道微中心,形成区域的交通中心、活力中心。探索“轨道+物业”等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尹力强调,要全面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积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硬件上,加强既有线路与新建线路统筹衔接,减少换乘时间,构建快速通勤网。加大设施设备检修改造力度,具备条件的线路提速改造。软件上,优化网络资源调度,精准投放运力,提高服务精细化水平。完善站点功能,增设多样化便民服务设施。优化两端接驳条件,就近布局公交站点、共享单车停放点等,服务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尹力强调,安全是轨道交通的生命线。要深刻汲取“4·18”火灾事故教训,结合全市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层层压实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日常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做好动态安全评估,发现风险隐患快速处置。加强客流监测分析,多措并举应对大客流挑战,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加强应急调度指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市领导赵磊、高朋参加。
【广东】NO.1!高速公路改扩建迎来“广东模式”
“边通车边改扩建”
“修旧如新、修旧超新”
这些都是广东高速改扩建特色
作为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
改扩建模式
“广东样板”走向全国
一起来看看
👇
▲图为深汕西高速,一边在通车,一边在进行改扩建施工。
数据显示
截至2022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12万公里,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广东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规划里程超1500公里。
高速公路改扩建已成为广东今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01——在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的主动脉
开阳高速改扩建先行先试,首次实现对交通转换段全断面标准化管理,并完成全国首个货运主题梁金山服务区、侨乡文化特色圣堂服务区品质提升。
02——在粤西
茂湛改扩建针对路基拼接带、桥梁拼接带和路面拼接带三大改扩建重难点集中发力。阳茂改扩建积极应用设备微改造和技术微创新。
03——在粤东
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建设“双碳+”样板工,大力开展光伏光储课题研究。
▲图为参会人员观摩深汕西改扩建工程现场。
十大全国首创“上桥入隧”
“智慧新扩建”激活科技引擎
在深汕西改扩建项目梅陇特大桥施工现场,三台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在5.5公里的桥面上同时作业,不久后,几块长约16米、重约41吨的预制梁板精准架在了支座上。
▲图为深汕西改扩建项目全国首创桩梁一体化智能造桥机,实现桥梁快速化智能建造。
在深汕西改扩建现场观摩会上,桩梁一体智能造桥机引起了大家关注,该设备可同时提供4孔作业面,实现桩基础、桥梁下构、梁板架设等多个工作面的协同作业,将传统花费10天的每跨桥梁施工时间缩短至2.5天左右,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图为深汕西改扩建项目全国首创单洞四车道山岭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技术。
而在隧道施工上,项目全国首创单洞四车道山岭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技术,以及隧道全结构全尺寸质量可视化智能管控系统。设置了超前地质预报、开挖掘进等9个工序作业线,实现隧道建设全流程机械化,比起传统隧道施工效率提高约2倍。
从生产到施工到建设全过程,项目实现了创新技术全覆盖,打造了包括小型预制构件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公路隧道钢拱架全自动加工生产线、边坡锚杆锚索框架格梁装配化施工成套设备等全国十项首创技术,力争成为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引领者。
【湖北】自驾出行成主流 客流峰值超过春运 全省公路水路发送旅客同比增长98.83%
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公路、水路累计共发送旅客341.2467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98.83%。长江航务管理局的消息显示,“五一”期间三峡旅游火爆,重庆、武汉、南京等地两江游和宜昌城市游运送旅客20多万人次,客流峰值超过春运。
5月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天兴洲长江大桥看到,从武英高速等高速返程的车流猛增,车辆行驶缓慢,与稀少的出城车流形成鲜明对比。据分析,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客流以旅游流、探亲流和学生流为主,出城回乡、踏青出游等中短途探亲游、近郊游“唱主角”,旺盛的旅客出行需求,造成省内高速部分路段出现行车缓慢。尤其是自驾车辆增多,导致武当山、恩施大峡谷等周边的福银、沪渝等高速公路成为游客通行“主战场”。
自驾出行成主流。节日期间全省高速公路累计通行车辆931.89万辆,较2022年同比增长77.12%,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7.44%。其中小型客车累计免费通行772.33万辆,较2022年同比增长69.06%,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1.50%。客流峰值超过春运。4月30日,武汉公交、轮渡、地铁客运量为732.61万乘次,连续3天突破700万乘次,创历史新高,其中武汉地铁客流继4月29日首次站上500万大关,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上广深蓉等城市后,第6个突破500万的地铁城市。
高速公路车流量不断攀高,背后是自驾旅游群体不断扩容。打卡龟峰山看杜鹃,辗转一路看大别山美景,最后自驾沿团风牛车河彩虹环库公路回到武汉,两天游览10多个景点,行驶于大别山周边的高速路、国省道以及美丽农村路,这是今年“五一”期间,武汉的大学生周军和几名同学的行程。随着学生群体在出游人群中的比例显著提升,“特种兵式”旅游、沉浸式旅游等新型游玩方式兴起,带动国内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让武汉周边一站式微度假目的地、乡村游受青睐。相关交通专家分析,从这一现象来看,“特种兵”式旅游并非只局限于大学生,背后实际上反映了高铁、高速公路和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以及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
为应对车流高峰,湖北交通高速路政等部门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服务,确保旅客安全有序出行。高速公路路政部门加强路警联勤联动,强化故障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京珠运营公司实施“一站一策”,强化路警企“第一时间”整体协调联动,同时,启用无接触壁挂式扫码支付装置、可变车道标识显示屏等科技设备,提高通行效率。作为游客前往景区的的必经站口,相关收费站提前预判,开足道口,科学合理设置车辆导流设施。并根据小型客车占比大的特点,加大小型客车免费专道数量,增设引导车辆通行的标识标牌便于快速通行。
【广西】银装加身!天峨龙滩特大桥外包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
4月30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外包混凝土顶板环顺利合龙。至此,主桥外包混凝土施工全部完成,为实现特大桥年底建成通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这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又一生动体现。
主题教育热潮涌,以学促干建新功。连日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召开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认真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学习,推动项目建设一线党员干部职工在主题教育中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天峨龙滩特大桥劲性骨架外包C60混凝土浇筑方量共计27994立方米,重72784吨,分底板环、腹板环、顶板环三个施工环节,采用3环6段8工作面工艺平衡加载,历时221天。
建设者正在进行顶板环混凝土浇筑施工 。
外包混凝土浇筑,是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外包混凝土浇筑方量大,且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体系不断变化,易造成拱肋变形过大、局部应力超标,影响结构安全;施工场地狭小,拱肋为等宽变高度结构,截面尺寸变化大,截面形式复杂,浇筑难度高;温度、湿度变化复杂,难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浇筑质量,混凝土易出现空洞、不密实、收缩开裂等现象。
面对诸多施工难点,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按照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担当作为 创新提升”工作要求,坚持品质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攻坚创优 南天坦途”党建品牌作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等专家和广西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多次召开施工方案研讨会,不断优化拱肋外包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交投先锋+攻坚突破”队伍成员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有效推进工程进度。
坚持创新驱动
注重科技攻坚
针对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施工,项目研发了“3环6段8工作面”施工工艺,解决了拱肋不平衡加载引起的线型变化偏差大以及混凝土拉应力超标等问题,降低了开裂风险;研制出外包混凝土模架装备,以高空作业地面化为原则,再结合设计悬吊式组合式脚手架,解决高空作业施工作业平台问题。
专注工程品质
追求精益求精
积极践行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新要求,追求混凝土外在品位和内在质量的有机统一。大桥科研团队通过劲性骨架外包节段足尺模型和1:10缩尺模型对混凝土品质展开了攻关研究,研发出了流动性高、密实性好、便于施工的高品质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做好混凝土养生工作,通过“两布一膜”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障混凝土外观质量。
优化施工组织
强化现场管理
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把控作业人员施工规范性,明确责任分工,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入模温度及振捣速度作出明确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工程进度。
建设者正在进行顶板环混凝土浇筑施工。
下一步
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合理安排工期,抢抓施工进度,发挥工匠精神,强化科技攻关,着力破解建设难题,高质量推动天峨龙滩特大桥建设,匠心筑造世界桥梁建设新名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