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湖北湖南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4-26 | 来源:湖北日报、湖南交通运输等
【北京】首都机场与双流机场发布“京蓉快线”地面交通权益
4月2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联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驻场航空公司(国航、海航、东航、川航)和携程举办“京蓉双城记 快线畅无忧”联合营销主题活动,通过在线商旅平台直播展示快线产品权益,并与双流机场共同发布“京蓉快线”地面交通权益。
直播期间首都机场向旅客充分展示了快线产品权益,顺义区旅游、科技及交通资源,同时向首都机场快线旅客提供了免费机票、机票选座券、地铁机场线车票及文创礼品等多重福利。目前,首都机场快线包含国航京沪、京杭、京蓉、京渝、京穗、京深6条快线和东航京沪、川航海航京蓉、海航京琼3条快线。首都机场快线每天单程航班量可达11-23班,覆盖全天出行时段,旅客出行更加便利。
今年以来,首都机场充分利用当下市场恢复机遇,协同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航旅融合生态体系,推动机场命运共同体建设。后续,首都机场将持续开展“航空+”系列营销活动,不断提升航空产品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航空市场繁荣。
【广东】实现无人操作 湛江机场高速新泽西护栏智慧生产中心投产
4月25日,广东交通集团湛江机场高速传来消息,项目新泽西护栏智慧生产中心正式投产,计划生产新泽西护栏4866块,投入项目一期工程2023通车段建设。
湛江机场高速新泽西护栏智慧生产中心。
该中心由钢筋加工区、自动化护栏生产线、蒸汽养生区、喷淋养生区、成品存放区组成,配备40套复合钢模板,实现了自动喷涂脱模剂、钢筋笼骨架吊装入模、混凝土智能布料振捣,生产护栏成品表面光洁,气孔少,护栏砼密实程度及强度能得到有效保证。
自动化护栏生产线。
为进一步完善智慧生产模式,项目技术团队通过展开“微创新”实现了自动拆合模与模板清洗,在最后一道拆模工序上,打通新泽西护栏智能生产全套机械化自动作业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线全自动闭合式环形生产线。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的投产是项目提质增效、确保按计划完成通车任务的重要举措。
作业工人操作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
过去,将近300公斤的护栏钢侧模需要至少两名工人通过叉车等工具和设备,花费近半小时才能完成的拼装和拆除工序,自动拆合模装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无人操作,有效减少了生产作业的安全隐患,为作业工人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约一倍。
据悉,湛江机场高速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是粤西空港连通高速路网的重要加密线,项目全线长约25公里,分一、二期工程开展建设,其中一期长约18公里,已开通先行段5公里,剩余部分为2023年通车段,计划今年年底开通。
【湖北】荆州5G智慧港口锚定千亿产业目标
繁忙的荆州盐卡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潘庆芳 摄)
“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推进
千里长江美在荆江。荆州盐卡港江阔水清、岸绿景美,过往船舶的汽笛声此起彼伏。只见港区龙门吊长臂舞动,装卸作业紧张有序,8辆集卡车以滚动循环的方式,依次将100个集装箱运送到企业生产车间。
一条条铁轨已延伸至码头边。巨轮里的铁矿石,由货车运至荆沙铁路专线上的火车车厢。荆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孟庆宇告诉记者,铁矿石从上海港经长江到盐卡港,再转铁路至河南、陕西等地,这种铁水联运方式比全程铁路运输,每吨运费降低40元。他称,目前盐卡港正打造长江中游进口铁矿石集散中心,“荆州—南阳”铁矿石水铁联运新通道正式开通。
研究表明,多式联运约能提高运输效率30%、减少货损货差10%、降低运输成本20%。只有补齐多式联运“连而不畅、邻而不通”等短板,让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才能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提升竞争力。
在车阳河疏港铁路施工现场,翻斗车、压路机等设备正在加紧作业。荆州港务集团基建管理部部长向亮介绍,铁路专用线从焦柳线桃子岭站引出,在车阳河港口南侧新建港口站,铁路进港后将有利于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更好地服务松滋、宜都化工园区发展。
“企业需求在哪,精品航线就延伸到哪,个性化服务就跟踪到哪,盐卡港正打造长江中游进口铁矿石集散中心,吸引企业库场前移,港区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荆州港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该集团多措并举,与地方铁路公司携手,提升港区铁水联运集疏运能力。开拓“荆州港—广西北部湾港”新通道,并量身定制水水直达“一箱到底”精品物流航线。去年,由荆州港务集团公司牵头的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锚定“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
长江江陵县岸线,移步换景,我国煤运大通道浩吉铁路穿江而过。自古不产煤的江陵县,因浩吉铁路与煤结缘。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已成为浩吉铁路最大煤炭转运中心。
在荆州长江公铁两用大桥下,道路四通八达,占地约4500亩的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铁路专用线横贯园区,“呜呜”警报声响起,翻车指令下达,多功能翻车机卸载240吨煤,用时仅1分30秒。
4月3日,浩吉铁路江陵站扩能升级改造收官,江陵站日均卸车将达到1000辆,日均煤炭发运量将突破5万吨,全年发运量将提升600万吨。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江陵县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以港兴产、以产带城、港产城联动,现代临港经济得到大发展。2022年江陵县签约工业项目过百个,协议引资额709亿元、增长77.8%,实际到资24亿元、增长41.5%。总投资460亿元的华鲁恒升荆州基地一期进展顺利,计划6月底投产。
荆州港产城融合发展,效益初显。依托车阳河港区发展起来的松滋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签约落户项目216家,投产企业134家,年产值300亿元,并启动了二期扩建。
“锚定‘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打造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推动港产城一体发展。”荆州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运春说,荆州推进物流运输港、产业港、贸易港、服务港、功能港“五港”并建,以港带产、以产强港、以港兴城,逐步做强中西部矿产资源和工业产品“东出南下”及“北煤南运”“南货北上”铁水联运品牌线路。
无人驾驶集卡跑得欢
坐在办公室“抓取”集装箱,这样的场景您见过吗?
电动集卡车无人驾驶、远程操纵装卸集装箱……在荆州港车阳河港区,孙强紧盯屏幕,坐在办公室来回操纵手柄,1公里外的机械手“抓”起一个重达30吨的集装箱,吊运至集卡车上。
孙强是名吊车司机,他告诉记者,以前是在室外作业,风吹日晒不说,每天还要爬上爬下进操作室。“现在坐在办公室像玩游戏一样就可装卸集装箱,而且一人可以同时操作三台设备,效率和安全性大增。”
车阳河港区位于荆州松滋长江边,近年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5G智慧港口,通过5G远控智能系统,实现集装箱装卸的轻松高效作业。目前,这里每天要装卸300多个集装箱。
不仅能远程操作,甚至连司机都省了。在集装箱港区现场,一辆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跑得欢,仅副驾驶坐着一名安全员。据介绍,投运的无人电动集卡,是由荆州港务集团联合荆州智达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共3台,均采取双枪直流充电方式,综合续航里程180千米,定位精度达到±5厘米,与目前普遍使用的AGV导引车相比,具有成本低、更智慧、更高效、更节能等优势。
杨运春表示,未来荆州将继续构建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水运体系,发挥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作用,建设涵盖煤炭、煤化、粮油等多种大宗商品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铁水联运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建设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区。
【湖南】鄂湘赣三省加快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组合港”
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湘水集团湖南省港务集团有限公司4月22日在湖北武汉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组合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4月17日拍摄的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港“胶囊”形散货大棚。(图:新华社)
根据合作协议,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和湘水集团湖南省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将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和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发展互惠,在出海新通道开辟、供应链业务拓展、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货代业务交互、内河沿线开发和绿色港口建设等方面强化合作,共同搭建三省之间运输、物流及贸易通道,推动三方的业务共同增长。
“目前,中游三省构建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港口发展模式,港口功能和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综合服务和运行效率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江表示,各方要进一步加强港口分工协作和联合运营,形成长江中游区域港口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水平、港口智慧发展水平、港口安全韧性水平和港航绿色发展水平。
近年来,山水相依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告别曾经“单打独斗”的局面,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发展动能持续增强。2022年,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9亿吨,其中鄂赣湘三省共6.1亿吨,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年老港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春和景明,一江碧水之上,城陵矶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格外繁忙。桥吊紧张作业,集装箱卡车穿梭不息,大型货轮整装待发……
城陵矶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地处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港,位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素有“湘北门户、洞庭咽喉”的美誉,早在1899年就已设关开埠。
从前,繁忙的货物往来给当地带来了发展,却也将10余公里的长江深水黄金岸线“割裂”成一个个散、小、乱、差的码头,煤炭、铁矿石等货物运输带来的扬尘、噪音、污水等问题愈演愈烈。
“无序”成了城陵矶港多年挥之不去的标签,也让这座天然良港难以迈出向现代化转型的步伐。2016年,为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城陵矶港迎来“破茧重生”。
“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长江岸线。”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李建华告诉记者,在城陵矶新港区建设过程中,港区范围内先后有20余个小码头被关停,“同时斥资4.1亿元实施了城陵矶老港提质改造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让城陵矶港有了“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
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中国(岳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以及汽车、肉类、粮食等货物进口指定口岸先后获批,城陵矶港业务范围从单一货品运输向更多新兴领域延伸。“既提高国内货运市场的占有率,也不断拓展海外渠道。”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主任钱丹青说。
2022年12月28日,城陵矶港成为继重庆港、武汉港之后,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大港”。
今年以来,城陵矶新港区持续扩大开放优势,城陵矶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首趟从岳阳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铁水联运集装箱直通专列开出、“上海—岳阳—重庆”进口集装箱货物转运监管新模式落地实施……
如今,城陵矶港的开放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巨大潜能。
【福建】长80米、272个轮胎、总重509吨!“超级巨无霸”启动首趟公路运输
近日
车货总重509吨的超大型车辆装备
(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工程大型设备)
正式启动首趟公路运输
该超大件运输项目共有7趟运输任务
预计6月份全部完成
早上6点,总长80米、由34轴、272个轮胎组成的大型液压平板车,载着车货总重509吨的超大型车辆装备,从海沧造船厂码头驶出,终点在漳州长泰。据介绍,该运输项目是福建省今年“开门稳”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截至目前福建省最大、最重的超大件运输项目。
▲正式启运
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将完善福建电网主网架结构,有效提升沿海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还能将华东特高压主网架延伸至福建南部负荷中心地区,增强福建电网外受电能力400万千瓦,提高厦门、漳州、泉州等地供电可靠性,有力支撑闽粤联网工程稳定发挥作用。
这么大的“巨无霸”是如何开上路的?
会把路面压坏吗?
一起来了解~
早在2022年底,厦门市交通局公路中心接到上级布置的对该超大件运输项目的公路通行能力进行勘察、核验的保障任务后,立即组织路桥专业的精兵强将,开展辖区范围内途经公路桥梁设施的调查、踏勘工作。
厦门市交通局公路中心工作人员:
“就在两个星期前,4月11日,该超大件运输项目顺利完成试运输。在相关技术部门已完成相关桥梁承载力验算的基础上,针对途经路线的其中两座小桥建设年代久远、相关档案数据不够详实的情况,采用‘两验制’,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建模、验算,经过反复的技术检验,形成了50页的桥梁综合检算报告,同时和承运人沟通,组织完成最后的静载试验。这一系列工作,为审批此次大件运输工作提供了专业依据。”
▲试运输
首趟公路运输保障任务的完成,检验了厦门市交通公路部门较高的技术协同能力与审批服务水平,体现了厦门市交通行政部门助力重大设备生产制造高质量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不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效。据悉,2022年厦门市交通局行政审批窗口共办结大件运输许可3200件,其中100吨以上的三类项目有3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