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河北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4-25 | 来源:大洋网、广西交通等

【广东】通车通行!广州这座天桥成打卡点

4月24日,

随着广园快速路黄村立交南引桥

开放通车,

广园快速路黄村立交桥

(下称“黄村立交”)

实现维修加固后的全线通车,

打通天河区东北部地区南北主干道,

为周边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黄村立交全景。

与此同时,

天河区五山路的一处人行天桥

也正式开通,

在方便附近居民出行的同时,

也为车水马龙的五山路

增添一处亮丽的打卡点。

五山路人行天桥开通。

黄村立交南引桥通车

黄村立交桥于1999年竣工通车,为转盘式全互通立交,跨越广深铁路,并互通广园快速路、奥体南路和黄村大道,为天河东部的市民进出中心城区的交通要道。2018年10月,相关部门对黄村立交开始实施全封闭处理,对桥梁进行维修施工。

据了解,维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黄村立交桥二层转盘、东西匝道及北引桥全封闭加固施工,于2020年底完成并开放通行。

第二阶段是对南引桥进行封闭施工,内容包括下部结构加固、主梁拆除更换、桥梁铺装等,工程于今年3月完成施工,4月完成工程检测预验收。

据悉,此次南引桥段通车道路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千米/小时,车辆限重20吨,禁止行人、非机动车上桥(绕行人行天桥)。

南引桥段通车。

黄村立交作为跨越广深铁路,并互通广园快速路、奥体南路和黄村大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其通车强化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等重点区域对周边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山路一人行天桥成为打卡点

4月24日,位于天河区五山路的一处人行天桥正式开通。在方便附近居民出行的同时,这条天桥也为车水马龙的五山路增添一处亮丽的打卡点。

天桥外形设计亮丽。

据了解,五山路人行天桥连接道路两侧的华师附属中学、广州市第113中学、天立大厦和广州市团校等,全长27.8米,宽5.7米,共设置四处梯道。人行天桥开放通行后,可满足周边居民、学校师生通过五山路出行的需求。

与此同时,

人行天桥的灯光照明系统

使得桥体在夜间展现不同色彩。

天桥夜景。

人行天桥设计方案名为“科创之翼,扬帆湾区”,由于天桥位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桥梁设计形象紧扣该地的自然地貌特征和科创主题,打造集文化、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地标新形象。

【江苏】江苏召开“五一”假期公众出行服务新闻发布会!

4月25日,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举行“五一”假期公众出行服务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 年“五一”江苏省公路网出行服务指南,介绍服务公众出行的工作安排和相关举措。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厅新闻发言人金凌,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副总队长赵广义,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悉斌分别作相关发布。


道路交通流量大幅提升

全时段禁止危化品运输车通行

今年“五一”假期为4月29 日—5月3 日,收费公路继续对7座及 7 座以下小型客车免收车辆通行费。适宜的气温和较长的放假时间,将进一步释放公众出行需求,预计将呈现出行范围广、高峰时间长、日均客流(车流)大的特点。

据预测,假期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日均出口流量将突破400万,普通国省道日均断面流量将达到16200辆左右,4月29日预计为流量最高日。全省10 座高速公路过江通道通行压力较大,高速公路省界通道流量也有望创历史新高。

假期我省将继续实施黄牌货车限时错峰出行政策,4月28日12时至4月29日22时、5月2日和3日每日8时至22时,八卦洲大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等路段,限制黄牌货车通行。全省高速公路全路网全时段禁止危化品运输车通行。其他过江通道以及一些高速公路枢纽、匝道、收费站将根据交通流量变化、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实际情况和管控需要,适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节日期间,我省将加强流量研判,加强假期高峰时段、重点路段的路网运行动态监测,通过导航软件、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公路情报板等多渠道,及时全面发布路段、路网交通诱导信息;分类制定疏导绕行方案,引导公众错峰出行,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行效率;加强公路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配备,确保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客运出行稳步增长  客运运力准备充足

假期各类交通方式都将迎来出行高峰。全省公路水路预计发送旅客约700万人次,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600万人次左右(4月27日至5月4日),省内民航航班预计日均运送旅客约17.1万人次。

全省预计投入道路客运车辆2.7万辆、城乡公交1.1万辆,开行定制客运线路1200余条。进一步优化售票组织推广应用电子客票服务,旅客可凭电子客票和有效身份证件检票乘车。多地汽车客运站进一步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为旅客开辟绿色集散通道和旅游专线、旅游包车发车区服务,开行直达景区、乡村景点的旅游直通车、旅游包车。

同时,我省将加强城市客运与道路客运、铁路等运输衔接,预计投入城市公共汽车5.1万辆、轨道交通列车898列、巡游车运力4.3万辆、网约车13.9万辆,并根据客流情况加密相关线路运力。

长三角铁路部门采取基本运行图方案、“五一”临客方案、应急方案三个批次安排运力,在启用高峰线的基础上,计划增开168对旅客列车。铁路部门还将采取组织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普速列车加挂车辆等措施增加运力和席位,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假日出行。

民航客运方面,全省运输机场将结合客流特点,优化广州、西安 、长沙 、重庆、成都等热门旅游航线,满足广大旅客假期出行需求;恢复南京至芽庄等城市定期客运航班,为旅客带来更加多样化、贴心舒适的乘机体验。

继续开展“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专项行动

针对“五一”期间客货运输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开展“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对“两客一危”车辆、渡口渡船、水上风景区游船的督查、抽查,交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深入车流、人流量集中且容易出现拥堵的路段和场所提供出行保障服务,各地货车司机也将发挥保通保畅先锋车队作用,提高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水平。

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将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等场所设立“便民服务点”,配足便民物资。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大人员、商超、物资、油品储备,正常开放经营业态1991个,增加20%商品供应量,超市实行24小时开放,小吃、面馆等业态将延长经营时间。高速公路服务区全网布设充电站179个、充电桩790个,换电站16座,在大流量服务区设置移动充电车、移动充电方舱,全力保障新能源车辆充电需求。

节日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将设置311个清障驻点、28处港湾驿站、13个消防救援站,2000余名清障员、250名消防指战员、1100余台清障设备、26辆消防车随时待命,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出警、快速到达、快速处置。

【河北】河北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临港产业强省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河北省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后五年,河北将积极谋划推进建设现代化港群体系,做好港产城融合、综合交通开放联动的文章,加快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产业强省。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党永强在会上介绍,截至去年年底,河北港口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1.6亿吨,累计开辟内外贸航线70条,内陆“无水港”达71个,进一步扩大了港口的辐射范围。今年,河北港口计划完成投资63亿元,建成唐山港京唐港区第四港池25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到今年年底,全省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1.8亿吨、432万标箱。

为加快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助力临港产业强省建设,河北交通将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其中,秦皇岛港发挥能源枢纽港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集装箱和邮轮运输,推动建设国际知名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唐山港建设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黄骅港建设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

今年,河北将提升优化黄骅港自动装船系统,打造全国首个无人化智能煤炭码头示范港;持续提升绿色集疏港水平,新增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泊位2个;开展港口危货作业专家巡诊行动,提升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水平。

河北还将巩固秦皇岛港至日本、韩国和唐山港至日本航线,开通唐山港、黄骅港至韩国航线,以唐山港为枢纽,开通省内三港四区间“海上穿梭巴士”,实现省内各港区干支联动;加强与发展改革、海关、边检等单位协作,持续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船舶优先引航、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优先装卸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广西】《广西智慧交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强化产学研融合,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交通样板

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关于交通强国、交通强区建设的战略需求和决策部署,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线,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打造以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新基建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 截至2022年底,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化试点已覆盖超500公里高速公路网;

✦ 钦州港成功融合自动化作业技术与世界首创“U型”工艺方案,并在两个10万吨级泊位实现投产运营;

✦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供应链协同平台成功打通港口与铁路运输信息,实现关键流程节点可视、可控、可追溯,并为港口业务办理平均节省时间超过20小时;

✦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竣工投运,是广西首个集民航、高铁、地铁和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也标志着广西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式进入“空铁联运”时代。

在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智慧交通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核心工作。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广西智慧交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智慧交通项目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交通样板。

《方案》明确

我区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将打造一批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枢纽、智慧铁路和智慧机场等智慧交通重点领域试点项目,充分利用5G、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根据《方案》

我区将深入推进七大领域的

智慧交通重点应用场景建设

一、稳步推进智慧公路建设

深入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加快推进车路协同、无人机技术及相关建设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平台,建设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示范点。

二、持续开展智慧航道建设

完善航道测量设施和监测感知网络,推动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应用,推进梯级枢纽船闸联合智能调度,推广船舶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能航运体系与航道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提升运河工程全过程的一体化管控能力。

三、大力加快智慧港口建设

加快区内现有集装箱码头、堆场库场自动化建设和改造,加快智能水平运输设备的推广应用,研发建设港口智慧化生产作业管理系统、设备远程操控系统。提供“一站式”、“一单制”服务,提升物流仓储全周期作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四、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

加快区内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场站)智能化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及第三方物流平台信息采集交换,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全过程的智能调度、高效运转、精准匹配。

五、有效开展智慧枢纽建设

推动重点客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改造,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运行协调平台,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运营。

六、鼓励开展智慧铁路创建

推行“一键交通”数字化出行服务,鼓励开展海铁联运,加强北斗技术应用,推动地铁无人驾驶全系统试运行,开展智慧地铁信号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七、支持推动智慧机场建设

加快机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智慧机场。鼓励应用智能化作业装备。搭建大数据信息平台,提升一体化协同运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