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浙江天津江苏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4-13 | 来源:浙江在线、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全球最大!这船怎么这么能“装”啊?!

4月10日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

“地中海伊琳娜”(MSC IRINA)号

靠泊广州港南沙二期集装箱码头

刷新南沙港区

挂靠最大集装箱船舶的历史记录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地中海伊琳娜”号于今年3月下水,船长399.99米,型宽61.3米;最高单贝堆箱层高达25层,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最大装箱量24346标准箱,这些集装箱在地面首尾相连一字排开可以从广州连接到香港,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和“带货之王”。

助力构建沟通

中欧经贸关系的桥梁纽带

随着“地中海伊琳娜”号的加入,南沙港区地中海航向AM2航线配备最大装箱量1.9万标准箱以上的大型船舶已达13艘。“地中海伊琳娜”号从南沙港出发,仅需23天即可抵达欧洲首港意大利焦亚陶罗,为中欧国际贸易通道的持续畅通再添助力。

积极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大湾区经贸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公布的“3月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时”中,广州港平均在港停时和平均在泊停时均为最短,港口综合效率在世界主要港口中排名继续保持第一。

在广州海关、南沙海关的大力支持下,经南沙港区进出口“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湾区一港通”通关模式已经广泛铺开。

南沙港区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进口无纸化放货,以前2小时的现场办理时间,现在通过线上一键申报直接压缩到几分钟,高效保障跨境电商等进口货物在港操作顺畅。

推动建设服务湾区面向世界的

高水平综合物流平台

“地中海伊琳娜”号此次接靠的南沙港区是广州港核心港区,配备全球领先的码头生产管理系统硬件设施条件,已建成20个10万吨级以上大型集装箱泊位,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过2400万标准箱。

作为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广州港集团一季度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8%、2.5%。外贸航线总数达到157条,一季度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138.6%,面向陆海双向的港口集疏运设施网络和服务内外贸循环的港口物流服务网络正加快形成。

一同期待

国际一流的广东港口吧!

【浙江】浙江交通集团: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迎来多个节点

浙江在线4月13日讯(通讯员 沈吉雨 张杨徽 孙艺玮)4月9日,在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滨海枢纽中心河大桥盖梁施工现场,吊车耸立,机械轰鸣,混凝土搅拌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业。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滨海枢纽中心河大桥左幅16#盖梁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滨海枢纽至项目终点所有下部结构顺利完成,为后续桥面施工等提供了便利的施工条件和充足的工作面。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今年以来,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锚定年底建成通车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浙江交通集团公司“日日比拼 季季红旗”活动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锣密鼓抢先机、开新局、出实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项目建设,不遗余力抢时间、争进度、攻难关。一季度完成投资约13.26亿元,占计划完成目标的101.2%,顺利实现“开门红”。

主线施工大干快上,还建工程快步紧跟。4月9日,项目红十五线党农线至镇中路段交通导改工作顺利完成。至此,党湾枢纽所有施工断点均已打通。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工程与红十五线河庄大道至临江南段共线,全长共约14.5千米,项目规划明确要求利用该共线段建设主线高架桥。因高架桥墩施工需占用红十五线ll米宽的空间,为保障道路通行,项目部决定先行将原红十五线两侧拓宽,设置保通便道以满足沿线车辆通行需求,在完成该段施工任务后再将红十五线恢复建设至原样。目前,该还建工程已完成交验并正式投入社会使用。

项目为王,实干争先。指挥部围绕目标抓落实,积极推行项目建设“晾晒比拼”机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攻坚。同时,指挥部围绕项目建设重点难点,积极开展立功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切实浓厚建设氛围,吹响冲锋号角。

4月10日下午,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益农服务区主线桥最后一联桥面铺装完成。

据了解,益农主线桥连接着马鞍一号桥和萧山四号桥,同时也是连接杭州市和绍兴市的重要节点枢纽。该主线桥全长共2274米,桥面铺装全幅43联,其中左幅21联,右幅22联。本次浇筑的是右幅第16联桥面,全长100米,桥宽16.5米,总面积1650平方米,设计方量154.8方。

因该段上跨220千伏高压线,施工过程存在较大风险,指挥部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在施工过程中对涉高施工安全范围进行持续管控,安排专门人员现场进行监督管理。经过5个多小时的连续施工作业,益农服务区主线桥桥面铺装最终顺利完成。

接下来,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将持续迈稳迈大施工步伐,协作谱写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如火如荼的鏖战篇章,积极贯彻浙江交通集团“日日比拼 季季红旗”的相关活动部署,确保如期完成年底施工任务。

【天津】天津港直达欧洲新航线开通运行

4月6日,随着“现代哥本哈根”轮缓缓穿过为其特别定制的“水门”礼,今年天津港首条直航欧洲多国的新航线正式开通。

此次开通的直航欧洲新航线从天津港出发,途经东盟国家,串联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多个欧洲主要港口,由12艘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周班运营。此举构建起我国连通欧洲多个国家的海上运输通道,为我国腹地企业出口机电设备、民生物资等货物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航运服务。

为切实保障新航线开通和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港的安全顺畅,天津海事局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进出港动态、优先配置引航和拖轮等资源,实施远程分类预审、现场一次办结,政务服务专项团队“一对一”全程指导,升级港口“零待时”举措。

此外,天津海事局还充分发挥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和“陆海空天”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优势,由两艘海巡船艇无缝衔接,无人机空中机动预警、卫星遥感大范围监测,以“全程+接力”的方式为“现代哥本哈根”轮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多维感知的护航保障。

【江苏】江苏民航加速恢复“展翅高飞”

随着经济运行总体回升,民航业正迎来显著复苏,江苏省各机场航线呈稳步恢复态势。日前,江苏省召开民航工作座谈会,明确今年要强力推进机场项目建设,提升保障能力;有序加快恢复航空运输市场,做大运输规模;有效推进通航和航空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

支持“近零碳”机场示范建设

围绕优化全省机场布局和功能定位,今年江苏将安排机场项目9个,投资26.2亿元。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空处处长董刚介绍,今年将建成盐城南洋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续建苏南硕放机场改扩建、扬州泰州机场二期改扩建、徐州观音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淮安涟水机场三期航站区工程,加快推进南京禄口机场三期工程、南通新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江苏建立了全省机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省、市定期协商,一周一调度、半月一会商、一月一督查,确保年度目标任务落细落实;持续强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引导民航快速融入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突出推动智慧绿色机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机场开展“近零碳”机场特色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民航示范。

通用机场更多承担公务出差、空中旅游等特殊飞行任务。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建成镇江大路水上机场,续建徐州新沂通用机场产教融合基地,支持高邮、大丰、兴化等通用机场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同时,拓展通航服务领域,稳定运行现有短途运输航线,鼓励通航单位谋划开辟更多特色化、精品化的短途运输航线。

根据规划,到2035年,江苏通用机场将布局35个,远期布局约70个,机场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到4个,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

加大洲际货运航线开辟力度

2022年,江苏省航空客、货吞吐量分别为2459.1万人次、59.5万吨,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42.1%、92.7%。“今年要重点加快国际客运复苏进程,力争上半年国际航班数量恢复到疫情前50%。”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航班保障流程,做好国际航线恢复工作,有序推动民航业恢复发展。

江苏将以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核心,不断增强至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市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今年恢复、新开及加密国际货运航线3条以上;保持南京禄口、苏南硕放、南通兴东机场现有航线稳定运营,重点加大洲际货运航线开辟力度;加强航空物流信息化建设,深化口岸查验单位合作协同,着力提升口岸通关保障能力和辐射功能。

在国内航线网络方面,江苏将充分发挥省级机场航线统筹发展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持续优化完善国内客、货运航线布局,引导和支持东航江苏公司、江苏京东货运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加大运力投入和国际航权争取力度,聚焦核心市场完善航线网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