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山东福建海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4-10 | 来源: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福建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北京启动第六次城市交通综合调查

4月7日,北京启动第六次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工作,旨在全面摸清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及时掌握群众出行特征以及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状况。市民可通过“北京交通订阅号”微信公众号、“北京交通”App交通调查入口、 “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微信小程序以及扫描宣传海报二维码等渠道参与调查,调查持续至今年10月。

“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是城市常规调查之一,同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一样,是城市管理中重要的基础性调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总规划师陈金川说,北京已开展了五次全市性的交通综合调查工作,及时掌握首都交通的特征变化,科学研判交通发展趋势,有力支撑了一系列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

此次调查项目较多、覆盖范围较广,新增多个专项调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刘阳介绍,针对快递、外卖、共享单车、网约车等行业,新增专项调查,及时把握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针对综合交通“多网融合”发展目标,增加轨道公交接驳换乘调查,有利于更好地优化接驳设施,改善居民接驳体验;针对北三县、河北固安等地区进京交通热点问题,增加都市圈通勤出行调查,为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运输服务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经系统分析、科学统筹,共有8项现场调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其中,居民出行调查是交通综合调查的核心内容,对象为北京市常住居民,并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为确保科学性,此次调查选取了3.3万户家庭开展入户面访工作,实现对全市16个区、所有街道(乡镇)的全覆盖;组织218名入户调查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此外,调查还包括学生出行、流动人口出行、都市圈通勤出行、轨道公交接驳换乘等。

此次调查将在6月底前集中开展除流动人口外的各项现场调查;7至8月开展流动人口出行调查;9至10月视情况开展补充调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表示,对于市民填写的家庭和个人信息,调查组将予以严格保密,仅用于此次调查工作。

【广东】深圳首条“海上高速路”来了!

陆上的高速大家都走过

海上高速路又是啥?

大家看到标题

表情大概是这样滴:

小编这就带着您一探究竟~

船舶定线制

深圳西部船舶定线制,于4月7日起正式实施,是深圳第一个船舶定线制!

“船舶定线制”就相当于陆上的“高速路”,通过把不同航向的船舶进行物理分割,从而便于船舶会遇和高效通行,有效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根据深圳海事局3月7日发布的《深圳海事局关于划定深圳西部船舶定线制的通告》,深圳西部船舶定线制,由深圳西部公共航路、妈湾警戒区、蛇口警戒区构成,其中,深圳西部公共航路由西北界线和东南界线构成,为双向航路。航路走向339°/159°,长度2.75海里,宽度654—900米,水深13.0—17.5米。

深圳西部港区

深圳西部港区是深圳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妈湾水道及附近水域是深圳西部港区的海上交通枢纽,是珠三角地区小型船舶进出香港的主要通道。马湾水道两侧分布着深圳西部主要的码头泊位和锚地,船舶交通流量大,交通态势复杂。

20多年来,深圳西部港区码头建设持续推进,水上通航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出港船舶收视显著增加,水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西部港区现有的水上交通管理措施,水上交通功能区域的组成,已经无法适应港航经济的迅猛发展。

新划定的定线制实施后,将明显改善深圳西部的航行秩序,极大提升该水域的通航效率,有效降低航运公司的船舶运营成本。同时,由于新划定的定线制进一步细化了船舶航行规则,规范了不同吨位、不同种类船舶的航行行为,减少了狭窄水域内船舶交叉会遇的局面,为相关船舶在深圳西部水域航行提供了更有力的安全保障,极大地减小了船舶运营的安全风险。

下一步,深圳将持续加大深圳西部船舶定线制的宣贯力度,分别从航运企业、码头运营单位和船舶代理公司入手,打出“源头宣贯”“终端宣贯”和“远程宣贯”的组合拳,确保定线制顺利实施,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国际航运中心保驾护航,不断贡献海事力量。

又又又涨知识了

海上高速路原来是这样的~

点击分享&在看

让更多人知道海上高速路!

【山东】八大体系全面发力!山东明确“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目标

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加快推动山东省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继续擦亮“山东的路”品牌提供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

《纲要》以推动“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公路服役能力和服务品质为导向,明确“十四五”期间围绕“路网支撑、养护工作、综合服务、数字公路、绿色公路、安全保障、应急救援、行业治理”八大体系全面发力,到2025年,山东省公路养护管理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次差路动态清零,优等路率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质量更加优质,数字化和低碳化发展特征突出,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增强,行业治理能力稳步推进,养护管理水平稳固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擦亮“山东的路”品牌。

《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的八项主要任务,即建设“八大体系”:

建设开放融合的路网支撑体系

建设科学精细的养护工作体系

建设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体系

建设先进适用的智慧公路体系

建设生态环保的绿色公路体系

建设规范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专业协同的应急救援体系

建设运转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

《纲要》同时提出开展“七项示范工程”,即:

“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

精细化养护示范工程

服务区品质提升示范工程

公路数字化应用示范工程

智慧高速示范工程

管理创新示范工程

文化品牌示范工程



【福建】全球最大,抵达福建!

4月8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

“地中海伊琳娜”(MSC IRINA)轮

首航厦门港

刷新了挂靠厦门港超大型船舶的历史纪录

“地中海伊琳娜”(MSC IRINA)轮总长399.99米、型宽61.3米、载重吨22.49万,最大装载量为24346标箱,最高可堆叠相当于22层楼高的集装箱货柜,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和“带货王”。

该轮服务于地中海航线,本次在厦门港累计装船超过3100标箱,将运载服装鞋帽、数码产品、海鲜食品、生活用品等物品前往新加坡港、埃及苏伊士港、埃及塞德东港、意大利热那亚港、意大利杰拉港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港口。

超大型船舶的靠泊对于港口的水深条件、设备设施、配套协同保障机制等均有着极高的要求。

嵩屿码头是厦门港核心深水作业区,泊位条件优越,可同时靠泊两艘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为确保巨轮安全靠泊作业,厦门港高度重视,在口岸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制定精准的作业方案,从计划安排到生产组织,精细化把控每一个环节。

近年来,厦门港港口枢纽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了全球巨轮的热门“打卡点”,大型船舶的靠泊记录不断被刷新。今年一季度,厦门港累计靠泊20万吨级船舶113艘次,同比增加35%,进一步彰显了厦门作为“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城市的重要地位。

【海南】海南自贸港交通重点任务全面推进 环岛旅游公路年内全线贯通

据4月7日召开的2023年海南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消息,今年海南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蹄疾步稳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交通智慧、交通方案,重点做好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全面推进自贸港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等8个方面的工作,全年公路水路计划完成投资230亿元,确保新海港客运综合枢纽项目4月底完工交付,环岛旅游公路年内全线贯通。

海南将统筹谋划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印发《海南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交通强国先行区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加快推进海口港、洋浦港、三亚港、八所港等港口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加快推进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排浦至白莲互通段、海口段扩容工程等一批储备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以海口为重点,积极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今年是推进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各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海南交通将推进洋浦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持续加密班轮航线航班网络,力争洋浦港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达42条,集装箱吞吐量达180万标箱以上;推进邮轮旅游试验区和游艇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海南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落地实施;有序开通、恢复和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力争第七航权政策尽早落地。

截至去年年底,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航行船舶已达34艘、运力492万载重吨,助力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今年,海南交通将推动优化“零关税”进口交通工具及游艇等政策,进一步释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相关配套政策的集聚效应;加强新海陆岛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多式联运服务功能,推进物流信息数据共享;以“智慧洋浦—智慧口岸”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智慧港口,逐步实现港航物流信息一体化。

2022年,海南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全省港口吞吐量完成1.8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91.8万标箱,同比增长17.2%。全省内外贸海运航线网络日臻完善,民航国内客运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国际客货运航线逐步恢复并增班,通用航空发展势头良好,低空旅游客流量居全国前列。

重大项目建设成果显著。2022年,海南成立洋浦区域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工作专班,建立部省联动协调沟通机制,仅用1年就完成了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并顺利开工;沈海高速公路海口段、文临高速公路等5个项目完工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99公里;环岛旅游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建设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定安琼海段)、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