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浙江四川山西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4-06 | 来源:太原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北京至张家口怀来旅游专线4月底首发,4月中下旬可购票
4月底,北京至张家口怀来旅游专线即将通车。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可以自主选择“一日游”或“两日游”线路赴张家口市怀来县观景。该旅游专线具有一线直达、一线多景、车跟景走等特点。这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今年在京津冀地区发出的首趟跨省旅游专线。
到黄龙山庄呼吸“天然氧吧”,逛官厅水库纵览山水一色,登鸡鸣驿城感受“历史脉搏”……据介绍,该旅游专线从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始发,途经清河站停靠,一个半小时可抵达张家口怀来景区。
怀来县共有6个乡镇17个村与北京市接壤,自古以来就有 “塞北通衢” 之称。选择“一日游”线路,游客可以游览到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丰禾庄园、东篱农场、桑干酒庄等景点;选择“两日游”的游客,除了上述景点,还可以前往温泉小镇、董存瑞纪念馆、黄龙山庄、鸡鸣驿城等地,品自然与人文风光。
今天上午9时许,旅游专线开通仪式在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举行。集散中心副总经理佟刚介绍,旅游专线将根据预定客流分配旅游大巴车型,随车配备讲解员,司机上岗前将进行专业培训,工作人员将重点对老年和儿童游客提供爱心服务。旅游专线提供全程交通通行服务,“一日游”价格80元,“两日游”价格120元,游客可在4月中下旬电话或网络购票。
怀来县副县长程美霞表示,该旅游专线的开通将为怀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延长怀来旅游产业链。此外,旅游专线还将加速“半小时首都经济圈”的融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进程。
后续,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将根据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更多京郊及京津冀旅游专线,如坝上草原的草原专线、保定易县狼牙山专线等旅游线路。
【浙江】世界最大在建三塔钢箱梁斜拉跨海桥主体开
近日,随着“铁建桩01”轮在浙江宁波梅山青龙门水域顺利打入首根平台桩,青龙门通航孔桥Q5主墩水上平台施工正式开始,标志着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青龙门段主体正式开工,也意味着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
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顺应“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需要,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一条跨海大通道,进一步改善舟山南翼群岛对外交通条件,对完善浙江省高速公路网络,加速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实现六横岛、佛渡岛、梅山岛三岛港区及产业联动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路线东起干岩互通,向西终至梅山互通,连接六横岛、佛渡岛和梅山岛。全线共设主线桥梁约17.76公里,其中特大桥约16.88公里,包含双屿门特大桥、青龙门特大桥两座世界级跨海大桥,青龙门特大桥为目前在建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钢箱梁斜拉桥。
为保障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宁波海事部门主动履职,为大桥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组建水工服务保障团队,优化施工方案和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对拟进点船舶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严防船舶“带病”作业。提供精准专业指导,帮助项目解决青龙门主要通航水域施工占用、施工平台船舶靠离不便和人员上下困难等问题,保障项目施工进程。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提供气象预警专报,海巡艇同步做好巡航游弋及秩序维护,强化施工水域现场的交通流组织,为施工推进保驾护航。
海事部门提醒,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安全作业区会占用青龙门水道,为保障通航安全,施工期间青龙门水道实行交通管制,航经船舶不得进入施工水域,需绕航至双屿门航道。
【四川】1944米!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右线贯通
近日,经过6年3个月的艰苦施工,埋深1944米的高速公路隧道——四川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峨汉高速”)大峡谷隧道右幅顺利贯通,为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峨汉高速公路大峡谷隧道右幅贯通。图源:蜀道集团
据了解,峨汉高速公路全长122.882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共设两个服务区,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年—2030年)东西方向布局的8横中的“第6横线”,衔接成乐高速、乐雅高速、乐自高速、乐西高速及雅西高速。
大峡谷隧道由蜀道集团所属蜀道高速集团投资、四川路桥承建,为峨汉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进口端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出口端位于凉山州甘洛县,全长共12.1公里,属特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为1944米,为目前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
大峡谷隧道洞口地势高,坡度大,地理位置特殊,地质结构复杂,自2017年初开工建设以来,掘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岩爆、大型溶洞、水平岩层掉块、高地温等地质和环境灾害。其中,以岩爆现象最为突出,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极大。为攻克难题,施工项目团队大力实施“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应用,通过采用双臂凿岩台车、拱架支护台车,配备防爆服、防爆面罩,为机械设备加装防护网等方式,有效减少了掌子面作业人数,提高了安全施工距离,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同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峨汉高速已累计完成投资202.69亿元,正抓紧施工金口河互通至乌史大桥互通段18公里。项目建成后,峨眉山、黑竹沟、大峡谷、汉源湖等旅游风景区将串联成线,进一步提高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甘洛县等地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通行质量,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山西: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近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交通强省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布局完善、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什么是综合立体交通网?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空间网络,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通道和节点。
《纲要》提出,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实现省内省外互联互通、设区市立体畅通、县级节点多路连通、乡镇节点有效覆盖,全面建成“3223出行交通圈”(设区市30分钟通勤、太原市到省内其他设区市2小时通达、设区市到本市域内的县2小时通达、太原市到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和“123快货物流圈”(省内1日送达城市、2日送达农村,省外3日送达),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水平全面提升,跨入全国交通强省行列。
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有力支撑山西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跻身全国交通强省前列。
(一)加快建设高效率综合运输通道
山西省综合运输通道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山西过境线和省内重要线网构成,是山西省连接全国重要城市群、都市圈以及周边地区、畅通省内“一群两区三圈”联系的主动脉,是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轴线,也是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
依据国家及山西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京津冀—成渝主轴、京藏走廊、二湛通道山西过境线为骨架,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其他线路和省内重要线路为主体,以太原、大同等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省内重要经济中心、产业园区、旅游板块和人口聚集地为节点,构建联通京津冀、中原、关中平原、呼包鄂榆等城市群,以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等重点区域的“两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提升能源、矿产、粮食等运输保障能力。到2035年,“两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实体线网总里程预计达到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00公里、普通国省道1.3万公里;高速铁路预计2500公里、普速铁路预计42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9个。
加快构建“两纵”通道,强化与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的联系,建设综合性、多路径、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综合运输通道。
加快构建“四横”通道,主动融入京津冀、山东半岛、呼包鄂榆等城市群,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多方式、多中心、多路径、便捷化的综合运输通道。
加快构建“一环”通道,强化省内中心城市之间的衔接协调,加强资源产业集聚地、人口密集区、旅游板块间的连接覆盖,建设多方式、韧性强的综合运输通道。
(二)构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聚焦山西“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统筹融合为导向,以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为重点,着力补短板、强衔接、优网络、提效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升增量供给质量,形成以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以及民航、水运、邮政快递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035年,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约18万公里,其中公路17万公里左右,铁路预计8000公里左右,航道1800公里左右。民用运输机场9个,邮政快递枢纽11个。
(三)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以太原、大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临汾、长治区域性枢纽城市为依托,加快完善山西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构建与“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相契合,面向全球、辐射全国的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依托内畅外联的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提升枢纽能级,培育发展太原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发展临汾、长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晋中、阳泉、吕梁、忻州、朔州、运城、晋城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使之成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完善客货运枢纽场站布局。依托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铁路公路客货运场站、民航机场等为主体,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场站60个左右。其中,以铁路、民航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场站30个左右,公铁联运、民航主导的综合货运枢纽场站30个左右。
【新疆】乌尉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竖井掘进完成
4月2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建的新疆乌尉高速公路6标3—2竖井实现贯通,标志着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竖井掘进任务全部完成。据悉,天山胜利隧道采用“三洞+四竖井”方案施工,3号竖井位于海拔3600米的天山深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项目首次在公路行业引进短掘短衬和地面预注浆施工工艺,确保了竖井顺利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乌尉高速公路6标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为加快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竖井的天轮平台等关键区域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值班人员可直观了解掌握施工的实时情况。
西北最大,开建!
近日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
配套附属机务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将打造西北单体规模、跨度最大的
飞机维修机库
西北单体规模、跨度最大的飞机维修机库效果图。李郦潇供图
工程总占地面积41883平方米,其中,维修机库建筑面积1667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及钢网架结构型式,钢网架跨度144米,机库进深80米、高39米,具备可同时容纳2架波音787-9型飞机或6架波音737-800型飞机入库维修的能力。
按照乌鲁木齐地窝堡
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战略定位
新机场建成投运后
维修机库需满足C类、E类飞机
维修及定检业务要求
同时
参照国内同类机场维修机库功能标准
为着力提升乌鲁木齐国际机场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航空运输服务能力
同步考虑周边中西亚国家航空公司
飞机维修、检修等业务的拓展
本期改扩建工程完工后
将建成西北单体规模、跨度最大的
飞机维修机库
在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施工作业(资料图)。冯跃龙摄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
自开工以来,总体推进顺利
目前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
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各环节施工要素
强化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
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工程建设
努力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
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根据总体规划,将新建两条跑道、50万平方米北区航站楼、34万平方米交通中心及配套设施等。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对提升乌鲁木齐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