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包起帆科研团队领衔制定的又一集装箱国际标准获准发布

时间:2023-03-28 | 来源:中国港口

(本刊讯 潘竹萍)2023年3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包起帆带领团队再次领衔制定的集装箱国际标准《ISO/TS 7352:2023 集装箱NFC/二维码箱封》,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在日内瓦正式发布。这是继包起帆领衔制定我国在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首个国际标准《ISO 18186:2011 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3月25日下午,《ISO/TS 7352:2023 集装箱NFC/二维码箱封》宣介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包起帆做了题为《让中国发明上升为国际标准 展示科创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的报告,讲述了从“中国发明”到“国际标准”制定的曲折历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国集装箱生产量、运输量、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这些第一的背后,鲜有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声音。集装箱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科研团队以现代物流“实时化、可视化、可追踪、大数据融合”等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发明了基于北斗/低轨卫星的天空地一体化集装箱监控终端和集装箱电子封/锁等系列产品,推动了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物联网的发展。科研团队瞄准了电子箱封作为制定新的国际标准的突破口,历经2次投票失败,科研团队屡败屡战,在挫折面前锲而不舍,除了不断完善提案,还加强了与各国专家的沟通与合作,终于在2021年6月迎来了峰回路转,中国第三次提交的新项目提案终于获得投票通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无法与国际专家面对面沟通,也无法请专家来中国观看集装箱NFC/二维码箱封的应用现场,科研团队通过数十次网络会议和数百封电子邮件不断与各国代表反复沟通斡旋,通过不断地交锋与交融,《ISO/TS 7352:2023 集装箱NFC/二维码箱封》正式发布。科研团队用中国人的才智和坚韧,通过与各国专家的通力合作,最终将中国的发明成果再次推向国际,形成标准。

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吉介绍,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自2017年起参与NFC电子箱封的研究,并于2019年起,在中日、中韩、东南亚航线上进行广泛应用。实践证明,电子箱封有助于用户通过平台实时掌控物流动向,为客户提供集装箱物流全程监控服务。作为用户,能欣喜地看到集装箱NFC和二维码箱封已经实现量产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这有助于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行业发展,助力集装箱标准化。

华东师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表示,此项标准的发布不仅是国际标准制定领域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华东师大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的重要标志。包起帆同志担任华东师大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以来,持续发挥劳模精神,勇于创新,在航运物流领域积极耕耘,搭建跨越校内外的产学研平台,联合多学科专家学者,融合多方面力量,先后开展系列科学研究,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为宣介会发来贺信表示,这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大进展。包起帆先生领衔的科研团队围绕现代国际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要求,扎实开展技术创新,完成了集装箱NFC/二维码箱封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并形成了国际标准,为提升国际集装箱运输智能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清在讲话中强调,包起帆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再次牵头制定《ISO/TS 7352:2023集装箱NFC/二维码箱封》,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背后,包起帆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国际标准编制的漫长性和艰巨性,充分体现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交通运输人的精气神。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谢文澜对科研团队的成功表示了祝贺,并表示为了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从2012年起,上海市科委在集装箱物流和标准化方面,先后4次立项,给予了科研团队坚实的支持和帮助。

包起帆科研团队领衔制定ISO/TS 7352是中国发明成果上升为国际标准、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又一成功实践,反映的是中国科技在不断攀登,见证的是中国科创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