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广西江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3-01 | 来源:江西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深圳公交车将住上10层停车楼 提高土地利用率 配套设施再发力

经过数月调试,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立体钢结构公交车库试点项目投入运营。至此,南山中心区车库、南山科技园车库、福田下沙车库3个深圳市首批智能化立体钢结构新能源公交车库全部投运,有力破解了公交场站不足的难题。

近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针对全市公交场地利用效率低、公交停车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场站设施水平低导致新能源公交车辆充电困难等问题,探索智能化立体钢结构新能源公交车库试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深圳交通将在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超30万平方米的新能源智能化公交综合停车场建设。目前,民治综合车场、观澜大水坑综合车场和凤凰山综合车场三大立体停车场建设进度均超过80%,建成后将为深圳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3座车场可停超2500辆车

近日,在宝安区广深高速公路和凤凰山大道交界处的凤凰山综合车场,建设人员正在进行幕墙、机电和消防施工,整个车场焕然一新。“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施工进度达94%。”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期间,深圳大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综合立体停车场成为深圳大力发展“公交都市”的关键。随着公交“上楼”,深圳在不增加土地规模的基础上采用立体化布局,有力提升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凤凰山综合车场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却超10.6万平方米,未来可容纳575辆公交车和298辆小汽车。观澜大水坑综合车场和民治综合车场建筑面积均为10万平方米,分别拥有地上、地下停车位855个和778个,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率。

据悉,3座综合车场高度均超过10层,总共可容纳超2500辆车。车场投用后,将进一步优化宝安、龙华等片区公交线网,破解以往城区公交停车难、维修难等问题。

集充电维保指挥调度于一体

近年来,深圳着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8”产业集群,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83.4%、113.8%。

综合车场建设为深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保障。民治综合车场、观澜大水坑综合车场和凤凰山综合车场配置充电桩共计393个,助力深圳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3座综合停车场配套设施完善,注重功能复合,强调新能源利用及环境协调。建成后将成为停车设施完善、条件合规,集公交集中停放、充电、维护保养、清洁、管理中心以及运营指挥调度中心于一体的新能源公交综合车场。

智能引导 停车找车不发愁

在“创新之都”深圳,智能化成为新型车场的标配。“通过智能化车牌识别管理系统、库内停车引导系统、驾车人反向寻车系统、云平台扫码收费系统等模块,车场可提供免取卡入场、查找空车位、车位预约、车辆充电等服务,解决车场出入慢、停车堵、找车难、管理乱四大痛点。”凤凰山综合车场建设处负责人介绍。

新型车场不仅节能、节地,还有高颜值。在龙华,观澜大水坑综合车场身着银灰色“外衣”,结合穿孔设计,整个车场尽显现代工业建筑之美。“我们在车场设计上注意与环境结合,坚持集约性、人性化、美观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营造和谐的城市交通建筑氛围。”观澜大水坑综合车场项目负责人说。

在建设综合停车场的过程中,由于车场停车面层承受大型充电公交车的反复碾压,提高楼面抗裂性成为工程施工难点。为此,民治综合车场停车楼面采用一次成型楼面构造法,楼面浇筑时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及塌落度,成效明显。

【江苏】苏沪交界水域船舶溢油应急演习成功举办

2月28日,由太仓市水上搜救中心、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宝山分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年苏沪交界水域船舶溢油应急演习在长江苏沪交界水域举行。

本次演习以“沪苏海事船舶污染防治一体化”为主题,模拟在长江浏河口苏沪两地水源地附近水域,一艘油船货舱破损,货油溢出,如不及时有效处理险情,将严重威胁苏州、上海两地饮用水安全,并对岸线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接到报警后,两地搜救中心迅速启动联合应急响应,对溢油展开立体监视监测、围控清除。本次演习共包括船舶碰撞、货油溢出、应急堵漏、污染处置、水质监测、船舶救助等6个场景,全方位展示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水上事故快速救援、应急力量协调配合、生态环境专业监测、突发舆情引导管控等全部行动,共投入专业应急力量300余人,参演船艇14艘。

3月1月,《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开始施行。作为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一体化的桥头堡、最前沿,太仓海事局和宝山海事局举行联合演习旨在深入贯彻长江大保护,进一步深化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机制,提升苏沪交界水域船舶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水上搜救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合作,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太仓海事局在《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协议》框架下,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开展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太仓实践,推进长江大保护走深走实。推进太仓港到港船舶岸电使用常态化,岸电及替代措施使用率超98%,大量减少氮氧化合物、含硫气体的排放。持续深化“一零两全四免费”长效机制,推进长江太仓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常态化运行,实现长江太仓段船舶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现如今,长江太仓段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水更绿、天更蓝,被视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也在太仓频现。

下一步,太仓海事局将继续深化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机制,深化水上搜救联合行动,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共治,不断推进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进程,继续当好长江太仓段的水上安全绿色守护人。

【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港区码头第一调车场计算机联锁改造工程完成

“信号员,室外道岔目前已调试完毕,可以试排进路。”

“收到!”

2月22日18时,随着最后一台电动道岔转辙机调试成功,北部湾港防城港港区码头第一调车场计算机联锁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计算机联锁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排进路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到15秒,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捷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自动化让 “铁路快通”

在信号楼内,当班的信号员正在布置火车进路作业,“现在调车场上再也看不到扳道员忙碌的身影了,数字化解放了人工扳道,实现了智能遥控,既提升效率又增强安全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铁路运输作业部信号员丁蘅在计算机联锁系统操作台前说。

只见她按钮一按,道岔自动联锁,她介绍道,虽然工作繁忙,但她更有信心了。新上线的智控平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确保忙中有序。

计算机联锁系统是港内铁路运行的“大脑”,是铁路高效行车不可缺少的保障装备,作为铁路调车场的控制中枢,能集中控制港内铁路线路的信号、道岔和轨道区段等基本信号设备。

目前防城港港区码头第一调车场共有股道11条,道岔35组,日均装卸车能力600车。此前,火车进路分别由南北头各2名扳道员配合人工扳道方式开通,平均每排一条进路需要5分钟,效率低,安全隐患大,难以满足日益繁忙的行车需求。

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只需一名信号员在控制台前操作系统即可改变道岔方向,调车作业效率大幅提高,设备故障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确保火车作业有序、安全、高效进行。

数字化赋能 铁路发运

在全国港口协会铁道分会年度到发量排行中,2015年至2022年,防城港港区铁路运输量位列前三,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该港码头铁路集疏运能力

2022年,防城港港区码头火车卸车量完成709.5万吨,超额完成600万吨的年度卸车任务;2023年2月12日,防城港码头单日装卸量达2911车,其中装车2225车,均创历史新高。

防城港港区铁路相关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不断加速铁路作业的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铁路第一调车场顺利完成计算机联锁改造,第二调车场(新八道口以内)已覆盖信联闭建设,港区内主要铁路全面实现“智能扳道”,大幅度缩短火车进路排列时间,减少人为因素制约,在提高作业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机车的通过率。

2022年年底,随着第二调车场STP无限调车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防城港港区实现了调车作业的安全闭环卡控,提高了安全防范监控能力。目前正在全面建设道口集控III期、铁路道岔综合监测系统等,实现道岔各项数据实时监测和异常预警,进一步推动“远程集控、无人值守、减人提效”目标的实现。

【江西】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项目全线首座大桥贯通

2023年2月27日,由中建三局负责施工的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项目TJ2标胜利水库大桥左幅实现贯通,这是西二环全线首座贯通的大桥。

据该标1#梁场负责人金学志介绍:“胜利水库大桥左幅贯通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它是TJ2标架桥机、运梁车等大型设备通往其他桥梁的通道,可以实现多座桥梁上部结构的同步施工。为了加快大南昌都市圈的建设,项目部将加大投入,增加一台架桥机,增派更多桥梁结构施工人员,高速高效推进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进度。”

胜利水库大桥设计主要照顾跨域灌溉渠及水库排洪,有利于附近居民生产生活。据了解,该桥全长397.2米,左幅上部结构采用30米预制小箱梁,共计65片。左幅贯通后,将形成原材料运输的新通道,为桥梁右幅及其他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提供便利。下一步,中建三局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项目TJ2标将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为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科学统筹,高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