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至,让我们共赴一场“绿色”之约
时间:2023-02-27 | 来源:中国交通报
金沙镶绿野,花海映蓝天
草木萌动、万物复苏
绿色浸染大地
你是否也期待一次赏春踏青之旅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
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
交通运输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
正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后,多个省份已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重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发展绿色交通,并设定了阶段性目标。15个省份绿色交通目标任务,小编为你划重点↓↓↓
桂阳高速公路临桂四塘段。
01广西
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临县段。
02山西
积极推进“公转铁”,煤炭主产区大型工矿企业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
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穿越秦巴山区的巴万高速公路清江互通。
03四川
“十四五”期间,全省集装箱铁水联运年均增长率达到15%。
到2025年,基本完成集装箱船、滚装船、2000载重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等的受电设施改造,重点港口码头全部完成岸电设施改造,快充站(换电站)覆盖80%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50%的公路客运枢纽站。
到2030年,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全覆盖,民用运输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
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扬州壁虎河口段。
04江苏
到2025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2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5%左右;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力争在2025年前完成3个近零碳港口、3个近零碳服务区和8个近零碳枢纽场站的创建工作。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位于张家口市张北西滩村的“草原天路”。
05河北
“十四五”期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港口5万吨级以上专业化泊位(不含危化品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80%。
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增的机动车基本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营运车辆及船舶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
06海南
到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
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除特殊用途外,全省公共服务领域、社会运营领域车辆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化,私人用车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
剑榕高速公路与周围山川和谐相融。
07贵州
到2025年,各市(州)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平均达到45%以上,贵阳市、遵义市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到2030年,各市(州)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平均提高到50%以上,贵阳市、遵义市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民用运输机场内车辆装备(民航特种车辆装备除外)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双桥横跨金沙江。
08云南
到2025年,建设一批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M站)示范站、创建一批低碳示范标杆企业和示范工程。
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不断提高,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持续下降。
湘西崇山云雾间的“彩虹天桥”——矮寨大桥。
09湖南
“十四五”期,新增公交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力争年均增长15%左右;
到2030年,当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
10吉林
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省力争建成充(换)电站500座,充电桩数量达到1.2万个。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车辆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8.5%左右。
山东港口青岛港万轮齐发。
11山东
到2025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方式比例达到70%以上,全省80%以上的绿色出行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除应急救援车辆外)新能源车辆比例为100%,新增和更新的出租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80%,营运车辆、船舶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分别降低10%、5%左右。
12北京
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公交、巡游出租、环卫等公共领域用车基本实现电动化。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比例不低于40%,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1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8%。
13上海
到2025年,港口泊位配备岸电设备实现全覆盖,集装箱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达到30%,邮轮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和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力争达到100%;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2%,港口新增和更新作业机械采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机场新增或更新场内用设备/车辆采用新能源;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车辆占比超过50%。
到2030年,主力运输船型新船设计能效水平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20%,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占比力争达到5%以上。
到2035年,小客车纯电动车辆占比超过40%。
14天津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5%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5%左右;天津港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力争达到100%,天津港生产综合能源单耗低于2.74吨标准煤/万吨吞吐量。
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50%左右。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
15广东
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积极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电动乘用车销售量力争达到乘用车新车销售量的30%以上,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10%,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
目标规划明确详细
交通人“向绿而行”
定能绘就蓝天碧水交通画卷
春已至
让我们共赴一场“绿色”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