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重组整合,国有经济布局如何优化提速?

时间:2023-02-23 | 来源:经济日报

# 导 读

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涉及14家央企的22个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该合作项目的开展,标志着央企新能源整合从单个协调向整体推动转变,发展转向专业化、集约化。

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速,推进国企重组整合大有可为。

01

重组整合动作频频

今年是中钢集团正式加入中国宝武的开局之年。1月份,中钢集团实现“开门红”,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1%、46%,效益创近十年最好水平。

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都出自原冶金部系统,战略契合、优势互补。2022年12月,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启动重组。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央企业第一例集团层面的战略性重组。“我们要敢拼、勇闯、快干,奋力谱写中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安栋信心满满。

继去年37家中央企业25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分两批集中签约后,今年开年,国资央企就在重点领域按下了专业化整合“快进键”。

1月10日,国家电网与国家电投在京举行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权交接仪式。经国资委批准,我国生物质发电头部企业——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无偿划转至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成为国能生物控股股东。1月14日,三峡集团与中交集团签约。经协商一致,三峡集团将所属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划转中交集团。

中国电建与通用技术集团日前就医疗资源专业化整合项目签约,电建医疗将加入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国中康健专业医疗健康产业平台。这是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又一重要成果。

“本次改革完成后,通用技术集团将拥有医疗机构343家,管理床位数约4.8万张,全国性网络布局将进一步完善。”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表示。

02

有的放矢持续见效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资委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部署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先后完成5组9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新组建和接收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等8家中央企业,电力、检验检测、医疗等领域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持续展开。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提出,以市场化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2023年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鞍钢重组本钢后,鞍钢集团粗钢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在鞍本重组整合工作中,鞍钢集团充分发挥鞍、本两地铁矿资源优势,加快实施“钢铁+矿业”双核战略。2022年,其铁精矿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持续保持国内第一。

由“南北船”重组而来的中国船舶集团,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主业实业优化整合,市场地位更加稳固。2022年,船舶海工业务承接合同金额再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纪录,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年末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20%,稳居世界第一。

推进专业化整合,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稀土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稀土集团成立一年多来,统筹谋划稀土全产业链整合方案和实施路径,加速推进与重点稀土产业省区战略合作。通过整合,岩矿型稀土资源储量增加15倍以上,在产矿山运行产能大幅提升。

中国星网集聚优势力量,积极抢占新一代通信技术创新发展制高点。按照部署,企业紧盯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先进性、适应性、安全性、经济性卫星互联网。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国企重组整合的持续推进,有力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能够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03

市场化路径推进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进、退、整、合’为着力点,加强重点示范项目的协调推进,不断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

“进”就是要瞄准高水平、导向性,支持推动国有资本协同合作,促进固链、补链、强链、塑链。“退”就是要持续推进低效无效资产和非主业非优势业务退出,做好产能过剩行业整合,促进产业调整升级。“整”就是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煤电等领域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合”就是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内部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

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重组整合,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长期从事国企研究的专家刘兴国认为,市场化路径推进重组整合,既尊重了相关企业自发自愿原则,又保障了互惠互利效果;既有助于顺利完成组织形式上的整合,也有利于深化推进实质上的融合。

去年底,中煤集团与国家电投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签约。国家电投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电力公告显示,与中煤电力(中煤集团全资拥有附属公司)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中煤电力同意购买新源融合(中国电力全资拥有附属公司)6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12.65亿元。此次整合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涉及的电力装机容量预计超过1000万千瓦,在业界形成较大影响。

“国家电投以市场化方式开展与中煤集团‘煤炭+煤电’专业化整合,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国资监管机构主导+无偿划转’式央企兼并重组的改革之路,示范引领作用较为突出。”刘兴国表示,今年国企重组整合前景值得期待。

延伸阅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资国企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如何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2月17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国企担当”为主题的《国资报告》2022年会暨第九届“国企好新闻”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进行深入讨论。

探寻国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到,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贫困国家和中小国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道路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与世界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负有特殊使命和担当,应当也可以大有作为。她表示,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企业的根本使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建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造更多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集团必须忠实履行政治责任。坚决当好对党绝对忠诚的资本运营“国家队”;必须忠诚履行经济责任,全力打造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工具箱”;必须忠实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争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者,自觉走在前面,当好表率,切实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王俊治指出,对通信央企来讲,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进程必将进一步加速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更广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健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大有可为。未来将加快创新步伐,协调产业生态,坚持绿色理念开放自身能力,共享发展成果,为产业、行业和生态伙伴铺路搭桥,贡献力量,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运营主体,要全面发挥在实施国家战略中的主平台作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在稳定安全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以争创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动力和追求;以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作为港通天下、服务世界的核心任务;以加快区域港口的协调发展,港地共生共融作为履行国资国企职责,助推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从而更好地服务双循环、建设双一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港元素和浙江样板。”浙江海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剑宏表示。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奏响命运与共时代强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资国企既要探路现代治理,更要讲好国企故事。

受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委托,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陈国栋在致辞中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迈向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国资国企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思想引领,更好适应把握新闻传播格局变化,坚持内容为王,加强联动协同,提高传播实效,打造更多反映国资国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辉煌实践的精品力作。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陈仁泽表示,国企是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生力军,要全方位讲好新时代国资国企的故事,最核心的是讲好总书记掌舵领航故事,最重要的是讲好高质量发展故事,最需要的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讲好国企故事意义重大,有利于加强基本经济制度建设,有利于打造国企健康发展环境,有利于国民共进的生态建设,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建设。要学会讲故事,而且把故事讲得能够打动别人,不能全是硬邦邦,很生硬的,要以事讲理,以理服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结合自己40年来的企业实践经验,分享了如何讲好国企故事的体会。他表示,国企故事有五个发力点,即要多讲发展壮大国企的意义,要多讲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的成就,要多讲国民共进的案例,要多讲“一带一路”融合互利的故事,要多讲国有企业家和国企员工甘于奉献的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潘世庆表示,重视和发挥新闻宣传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着力构建国资国企新闻宣传一盘棋大格局,坚持讲好国资国企的故事,传播国资国企的声音,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讲好国企故事,必须提升原创内容的传播力,做好权威信源。这次年会现场,同期举行第九届“国企好新闻”颁奖仪式,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记协国内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企业媒体联盟有关领导及“国企好新闻”评委现场颁奖,来自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主流媒体的获奖代表登台领奖。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部分国有企业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国资报告》通联站站长,以及多家主流媒体2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