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江苏福建安徽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2-22 |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通州发布等

【北京】正式通车!副中心这条加宽路段改造完工

日前,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施园立交至环球东立交段正式完工通车,标志着备受瞩目的东六环(京哈高速至潞苑北大街段)改造工程迎来重大突破。

这也是东六环改造工程开工以来,首段完成改造并实现通车的路段。

东六环改造工程全长16.3公里,其中入地改造段约9.2公里,地面直接加宽路段约7.1公里。改造完成后,东六环将从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

此次通车的4.7公里加宽路段,位于环球度假区东侧。

南起施园立交南侧,北至环球东立交,是东六环改造工程的最南段,可同时连通六环路与环球度假区。

改建的部分主要包括:六环路主路加宽和沿线张台路桥、萧太后桥、花庄通道桥等桥梁的加宽,同时新建环球东立交连接六环路外环与环球度假区张家湾北收费站。

在这一路段施工中,环球东立交的跨六环路钢箱梁施工成为最大难点。环球东立交桥梁采用连续等高钢箱梁结构,总长达122米,总重达1087吨。

“起吊重量大、长度长、东六环主路的交通不能断,因此无法在主路上搭起支墩,施工时只能另辟蹊径。”中铁十八局东六环项目负责人介绍,为减少对东六环主路交通影响,施工团队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钢箱梁段安装施工改为提前预拼、加装工字梁悬挑施工法。

在保证六环路行车安全同时,通过分幅对向导行、提前焊接翼缘板、吊装后3台焊机同时焊接受力节点等措施,每吊装节段吊装时间从4天缩短为2天,节约一半工期的同时,拼装精度控制在4毫米,满足规范要求,确保了桥梁质量。

环球东立交紧邻环球度假区,作为环球度假区的重点交通配套工程,联通后东六环外环将可直接通过张家湾北收费站进入环球度假区,可大大减少周边居民及游客的通行距离及成本,从而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同时为服务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台湖区域交通转换起到重要作用。

首发建设公司总经理助理郑仲明介绍,施园立交至环球东立交段是东六环改造整体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本路段的完工通车标志着东六环改造工程南侧地上段基本完成,减少东六环施园立交段至土桥立交段的交通压力。接下来,东六环改造工程还将开始土桥立交的改建施工。现在东六环土桥出入口已经封闭,正抓紧建设东六环主路和京津公路的临时导行路,预计今年春夏导行完成后,土桥立交的改造施工将全面展开。作为东六环隧道的“南出口”,现有的土桥立交将改建为地下立交,届时东六环将从京津公路的下方穿过,而目前在土桥立交“断头”的东六环西侧的辅路也将实现南北连通。

【江苏】我国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出江试航

昨天(2月21日)上午,我国建造的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中远川崎335”轮,在长江引航中心5名引航员的引领下,从江苏南通出江试航。

“中远川崎335”轮,船长399.99米,型宽61.3米,型深33.2米,载重量达22.8万吨,可装载24188个标准集装箱,其甲板面积比3个标准足球场还大。该轮融合了最新技术成果及智能化手段,具有安全、节能、环保、载箱量大、智能化程度高等技术优势,不仅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杰出代表。

由于该轮尺度大,离泊时间长,占用航道宽,且其试航作业航经水域船流密度大,会对过往船舶产生较大影响,江苏海事局成立专班对接企业项目组,精心制定维护方案,确保通航安全。

【福建】两岸“小三通”4条客运航线全部复航

2月19日10时,搭载59名旅客的“吉顺9号”从马祖白沙启航,出发前往连江黄岐客运码头,并于当日12时30分从连江返回马祖,中断三年的黄岐至马祖“小三通”客运航线恢复通航。至此,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全部复航,为金门、马祖乡亲往返两岸提供了便利。自1月7日“小三通”客运航线相继复航以来,已运行62个往返航班、安全运送旅客6715人次。

为确保“小三通”客运航线顺利复航,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本着“安全、便利、高效、关怀”的原则,强化调研指导服务,细化复航工作方案,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完善码头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自“小三通”客运航线正式启动以来,已安全运营21.7万航次,运送旅客2208万人次。福建交通运输部门将以此次复航为契机,持续做好“小三通”客运航线常态化运营服务与保障工作,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安徽】安徽投资千亿元提速综合交通建设

春回大地,安徽阜阳至河南淮滨、安徽合肥至河南周口等多条“县城通高速”项目全面复工复产,掀起建设热潮。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把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与提升安徽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推动一批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重大项目建设。

项目动起来,投资跟上来,信心强起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章义介绍,今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扩大交通有效投资,着力优化运输服务供给,系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放大安徽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安徽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00亿元以上;完工高速公路38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3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超850公里;新增一级公路300公里、高等级航道300公里;完成民航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万吨。

“县城通高速”行动首战告捷

回顾过去五年,安徽全力拼抢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机遇,公路、水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交通投资持续增长,累计完成4841亿元投资。“去年,安徽交通建设开足马力,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338亿元,同比增长41.6%,高速公路开工、完工、在建里程均大幅刷新历史纪录。”章义说。

公路建设方面,去年安徽共开工18个项目、802公里高速公路,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2142公里,达到历史峰值;“县城通高速”行动首战告捷,合枞、合六改扩建等8个项目、519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331公里,六车道以上占比14.6%;普通省道提质升级,新增一级公路通车里程558公里,104国道、347国道等长距离、连续性一级公路通道加速形成。

水运项目加快实施。江淮运河成功试通航,合肥东航码头等5个项目提前开工,沱浍河航道宿州段等3个项目整治完成,涡河航道一体化开发全面展开。

机场建设步伐加快。安庆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用,合肥、阜阳、池州机场加快改扩建;肥东、砀山通用机场如期建成,金安、旌德、明光通用机场顺利开工,界首、泗县等通用机场稳步实施。

江淮分水岭一路促振兴

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黄栗树村是江淮分水岭上的一个小山村,随着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开通,这个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小村庄迅速走红,游客络绎不绝。

沿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来到黄栗树村村口,一眼就能看到村民李恒斌经营的农家乐。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他的小店便顾客盈门。“去年旅游风景道开通后,游客明显增加了。我这小店楼上楼下有20多张桌子,去年毛收入有二三十万元。”李恒斌说,在黄栗树村,像他这样吃上旅游饭的有不少。据介绍,该村现有农家乐7家、民宿3家,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全椒段全长51公里,穿越大墅、马厂、六镇、石沛4个乡镇,途经36个村庄,覆盖14万人口,沿线串联起大墅龙山旅游度假区、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黄栗树小镇、周家岗烈士陵园等16个景观服务节点,是全椒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轴线。

交通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2年,安徽持续加强乡村公路建设投资,全省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4600公里,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98.8%;完成1.1万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2万公里安防工程、382座危旧桥梁改造,48个县完成灾毁保险投保工作;成功创建12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增16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单位和10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正在加快构建,提速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战略规划落实的直接抓手。2022年,安徽成功争取2200余公里公路纳入国家“大盘子”,助推安徽地理区位优势加速转变为交通发展优势。

“推进项目建设,要素制约始终存在,特别是融资问题日益突出。”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孙东根表示,去年全省高速公路落实项目建设用地18个、总面积7.7万亩,获批生态红线论证14个、用地预审13个,用地保障力度空前;成功争取842亿元交通项目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库,国内最大规模公募REITs正式上市、募集资金108.8亿元,发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48亿元,争取金融机构投入贷款700余亿元。

今年,安徽将继续全力加强要素保障,持续优化协调对接机制,力争去年开工项目全部实现规模化施工;提升项目勘察设计深度,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保障项目用土用石;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支持,力争发行30亿元以上收费公路专项债券;与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开展战略合作,扩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交通融资规模,探索普通公路投融资新模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安徽交通将充分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健全完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抢抓新一轮政策窗口期、项目机遇期,强化项目储备,加强工作对接,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切实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专项政策,灵活运用REITs、PPP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稳妥实施收费公路特许经营权政策创新,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