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绿色交通福利,你感受到几个?
时间:2023-02-07 | 来源:中国交通报
过去一年
交通运输发展的“含绿量”显著提升
降碳、减污、扩绿和可持续发展
一波波“绿色福利”款款而来
过去一年,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大幅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关键词一减污降碳
2022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成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着力点。
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
湛蓝如洗的天空白云朵朵。这是过去一年石家庄、北京等地市民经常晒的微信朋友圈里的景象。
2022年1—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过去一年,市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2022年是我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力度最大的一年。这一年,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降低污染物排放。
港口粉尘监测与智能洒水联动控制系统。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交通运输行业深入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铁水联运发展,提升综合运输能效。
科技力量守护蓝天白云。这一年,科研工作者开展了行业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果评估研究,以及以港口粉尘云监测、船舶尾气遥测为代表的交通污染智慧监测和控制技术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二“双碳”实施意见
2022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邮政局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绿色减碳 蔚然成风
回眸2022年,在国家顶层设计统领下,在千行百业的合力行动中,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双碳”工作锚定目标,稳中求进,久久为功。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入第3个年头,我们欣喜地看到,交通运输领域的“双碳”政策不断细化。这一年,行业将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各地区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有关专项规划的支撑,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确保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目标要求协调一致。各地的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并提出了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等具体举措,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天津港。
过去一年,“近零碳”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港口等应运而生,实现“近零碳”运营,并具备“可持续碳中和”的能力。践行“双碳”离不开公众的参与。2022年,倡导推动公众践行低碳行动的各类碳普惠平台、碳积分等迅速升温,在各地落地生根。
关键词三生物多样性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12月15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说:“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并行不悖 守护生态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每年春夏之交,可可西里藏羚羊已经开始迁徙。在它们眼中,地球是一个整体,草地、田野、公路是可以自由穿行的通道。而动物穿行公路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保护野生动物,过去一年,行业做好原生植被保护和近自然生态恢复、动物通道建设、湿地水系连通等工作,降低新改(扩)建项目对重要生态系统和保护物种的影响。
开展野生动物通道设计研究。
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敏感地区陆路交通廊道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和青藏二次科考项目《青藏地区高等级公路多年冻土段生态风险评估》,科研工作者在公路和铁路对野生动物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技术、监测与效果评价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规划中的青藏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以高原生态保护、生态航道治理为代表的交通生态修复与建养技术,为三江源保护和长江航道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关键词四氢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
氢风已至 蓄势待发
2022年对于氢能源来说是持续迈进的一年。在氢能产业链下游,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
氢能重卡。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在此引导下,2022年各地争相布局氢能相关产业,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如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在示范期末,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的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200座等。
更多地方把氢燃料电池汽车纳入重要发展规划,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有望全面展开。在政策引导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示范运营正在提速,车企也加大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了市场拓展步伐。
关键词五交通与能源
交通运输部、科技部于2022年1月联合印发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空天信息等领域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交能融合 绿动世界
在青银高速公路济南东服务区,高速公路边坡等区域的光伏设备正在发电储能。该服务区利用高速公路边坡、停车场和屋顶等区域,建成总装机容量3.2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日均发电量在10000千瓦时以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00吨,实现100%“绿电”供应。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
收费站屋顶安装光伏电池板。
光伏作为交能融合发展的一项相对成熟技术,是提高交通弹性,构建清洁、绿色和高弹性的交通能源系统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的成熟,“光伏+交通”项目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高速公路、地铁、高铁站、铁路沿线、机场、港口码头、服务区等多种业态。
过去一年,行业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利用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承载的可再生能源自然禀赋,发展“源—网—荷—储”综合优势,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能融合体系,打造交通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推动交能融合发展。
关键词六标准体系
2022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全面、结构合理、衔接配套、先进适用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
标准引领 自立自强
过去一年,绿色交通推进手段进一步丰富,行业绿色发展法规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共包含242项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分为基础通用、节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5个部分。该标准体系的发布,让绿色交通标准供给充分,更加有力地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建设。
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领域节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供给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