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湖北江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2-06 | 来源:江苏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广州港掷2亿元建运粮系统!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啥?
当然是吃饭啦!
喜欢吃饭的朋友
你们期待的好消息来咯!
👇
近日,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港外粮食输送系统工程开工,项目与码头后方富凌产业园相连,形成“前港后厂”“港口枢纽+一体化产业园”无缝衔接的粮食储备转运体系。
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连接码头前沿与港外粮食加工企业1000吨/小时的散粮输送线1条和500吨/小时豆粕输送线1条,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
项目建成后,港口后方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用粮可通过固定输送设备由码头前沿或粮仓直接输送至厂区企业,极大限度压缩了粮食转运成本,提高粮食转运效率。同时,输送系统采用最新防尘工艺,可有效减少粉尘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等效益。
港外粮食输送系统工程作为连接码头与港外加工厂的粮食输送动脉线,是广州港集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凝心聚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推动投资落地落实的具体举措。
该动脉线的建成将与粮通码头筒仓一期、二期共同构成广州南沙粮食储备转运体系,进一步深化客户合作关系,提升南沙港区粮食流通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临港产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西有南沙粮食码头
东西呼应
高效运粮
【江苏】新年“开门红”!
开年以来,江苏中欧(亚)班列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1月份实现开行203列,同比增长12.1%,也是继2021年11月后单月再次突破200列,取得新年“开门红”。特别是今年春节假期,省市班列公司协作联动,主动对接、优化服务,实现开行50列,创同期新高。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省交通运输厅指导省班列公司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挑战和外贸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释放统筹发展效能、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克服口岸拥堵等因素,加大回程货源组织,实现1月份回程班列开行达100列,不断提升班列运行质效。
下一步,我省将着力在推进运贸融合、强化通道线路建设、境外网点布局、特色班列开行等方面发力,持续推进中欧(亚)班列提质增效,全力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去年湖北省属国企营收同比增长逾三成
2月2日,从湖北省政府国资委获悉,截至2022年末,20户省属国有企业(含金融、文化企业)资产总额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3%。2022年,省属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854.13亿元,同比增长32.47%,增速在全国省级国有企业中居首位,企业经营规模与市场影响不断扩大。其中,湖北联投集团、湖北交投集团成功挺进中国企业500强;湖北文旅集团、湖北港口集团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固定资产投资提速推进。2022年,省属国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4.19亿元,同比增长45.62%,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铁水公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对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动能后劲不断增强。2022年,省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25.50亿元,同比增长51.85%,主要投向大数据平台、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电子元件制造、医药制造、智慧交通、智能检测等领域。如湖北交投集团参与建设隆中实验室,组建省智慧交通研究院,发展量子应用产业集群;长江产业投资集团领衔建设江夏实验室,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合作推进生物医药研究;湖北宏泰集团建强中碳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涉碳平台;湖北农发集团参与建设洪山实验室等。
税费贡献稳定增长。2022年,省属国企上交税费132.45亿元,同比增长5.20%,进一步发挥了国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江西】海阔潮平帆正劲 通途畅达启新篇——江西交工集团海通公司聚力塑造高速养护“交工海通”品牌
虎跃雄关,玉兔迎新,开年捷报振奋人心,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2022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结果,江西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综合评分排名全国第1名,实现历史性突破,稳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江西高速公路综合评分全国第三,创历史新高。
靓丽的成绩单,展现了我省扎实推进干线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生动注解。
作为全省高速公路养护头部企业,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海通公司(以下简称江西交工海通公司)也在此次受检中崭露头角、大放异彩。江西交工海通公司承担了此次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江西境内高速公路养护任务。自整合成立以来,江西交工海通公司聚焦高速公路养护领域深耕突破,持续修炼内功,不断夯实和提升技术实力,聚力塑造高速养护“交工海通”品牌,实现了全省范围内高速公路养护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部署和集中调度,为全省高速公路养护注入强劲动力。
擘画路线图 找准新定位
2021年9月26日,江西交工海通公司在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大行动中应运而生。海通公司坚定不移地踏着深化改革的时代鼓点,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等战略决策同频共振,迅速找准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版图中给予的新定位,站高谋远、聚势而上。
全新起航,谋划新思路找准新定位。勇担改革试点单位的先行使命,针对养护“规模小、业务散、同质竞争”局面,海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快速找准“养护工程的主力军、海外市场的先锋队、路面专业化的拓展者、经营多元化的桥头堡”四大战略定位,朝着“养护经验归集化、自营比例扩大化、养护资源集约化、应急救援快速化、队伍建设持续化、养护作业专业化、业务拓展延伸化”方向阔步进发。短短一年时间,牵头统筹交工集团的养护资质、交安资质资源开发,助力交工集团获得首批公路养护全套资质,整合移交资产1190项,划转正式员工212人,制定各项制度约58项,实现了组织架构、建章立制的“从无到有”。
探索突破,升级新标准塑造新形象。公司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专业分块、条块结合”管理模式,营造上下共担、上下共享、上下共荣的工作氛围。实行“现场前端管理+事业部后端协调”海外管理新方法,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行“设备+班组”养护管理新模式,逐步探索碎石集中采购、集约化租赁新模式。为实现全省养护基地全网布局,海通公司在原有8个养护基地基础上,推进上犹等3个基地建设规划,统一的基地标识,统一的靓丽橙色养护服装、统一的安全帽、统一的制式安全勘察车,推广“小帽子大安全”安全帽专项行动,切实改变了以往粗放管理的状况,展现了良好的海通标准化形象。
打好关键仗 锻造硬实力
从起步到稳步,从传统到创新,从量变到质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海通公司一手抓战略,一手抓管理,实现了企业标准化形象明显提升、基地环境逐步改善,公司降本增效不断实现新突破。
开拓经营,稳健主市场拓展新领域。海通公司始终把核心竞争力当作立身之本和压舱之石,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主业主责,实现服务大局与市场运作的共赢。2022年度,海通公司累计承揽国内外项目合同额约为17.25亿元,并成功拓展新领域业务水运桥梁防船舶碰撞项目,以起步即奔跑、开局就争先的奋斗姿态,实现了精彩开局,交出了优异答卷。
聚焦主业,攥紧主抓手打好关键仗。公司紧紧围绕省交通运输厅“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总体水平实现争先进位,力争全国前茅”的目标定位和部署,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齐头并进,在路面养护施工中明确工作调度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和部门具体抓的施工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面对疫情、雨季抗汛等挑战,举全司之力统筹调度,流水作业、交出养护工程高效高质完成的亮眼成绩。
创新攻坚,夯实硬底盘锻造硬实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海通公司一面通过项目实战迅速磨合团队,打磨理顺跨部门沟通、跨区域施工等流程,一面加大“四新”技术引进力度。积极引进新材料、挖掘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组建就地热再生、微表处攻坚团队,多项技术取得突破,进一步夯实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底盘。首次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技术应用到江西高速公路预防养护中,新路面只需2.5个小时就可开放通行车辆,有效降低养护施工造成的交通影响。针对梨温高速等重载交通路段养护,公司采取集约化养护施工新模式,将原本计划持续45天、封道300余次的施工任务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完成,日均施工产值同比往年增长超300%,工期缩短87.5%,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
项目施工中,海通公司积极总结先进施工方法,研发形成多项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成果。公司申报的“一种解决公路易积水问题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结构”研究在全国第三届公路微创新大赛中摘得银奖;成功申报《表面活性泡沫沥青温再生混凝土技术施工工法》等4个工法。
强化凝聚力 激发新动能
岁月如歌,征途如虹。一项项扎实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海通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心血和汗水,镌刻着海通公司大踏步走过的一串串稳健、坚实的足迹。
党建引领,强化凝聚力画好同心圆。固本才能强基,根深方能叶茂。自成立以来,海通公司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筑牢战斗堡垒,提升管理效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党组织架构全覆盖。把“第一议题”和“三重一大”制度的贯彻落实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把稳方向之舵,狠抓工作落实。强化理论教育,引导党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党建标准化融入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和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组织举办各类应急演练和平安创建活动;推动安全生产动态监管,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安全生产态势得到进一步稳固。
锤炼团队,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优势。人才储备是企业决胜未来、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所在。海通公司通过打造优质人才储备队伍,加强核心团队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后劲和活力。启动“人才战略”计划,通过培训授课、“师带徒”活动及与厅属学校联动等模式,入库“党政复合型”“专业管理型”“工匠技术型”“产业工人型”人才共87人,结成68对师徒。建立“海外项目人才库”,实现了海外人员、养护人员流动“双循环”。组建并重点打造了就地热再生专项工作小组,吸纳小组成员6名,其中博士以上学历2名,本科以上学历4名,通过加强学习交流、开展技能培训等形式,塑造能打硬仗的科技攻坚团队,形成了一批成熟的施工工艺。
情暖一线,用心办实事构建新家园。“以前我们在拌和站旁临时搭建的板房内办公、生活,施工时噪声大、灰尘重。如今,临时板房变楼房,智能化电动大门、篮球场等一应俱全,下了班一起打打球、散散步,工作起来心情很舒爽!”南城基地驾操手时勇华说道。海通公司始终践行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理念,着力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22年以来,海通公司加大投入,对各基地办公居住条件进行了改善,通过搬迁新址、建造办公与居住楼房,配备食堂、洗衣房、健身房等生活区,打造“工作场地、学习园地、文化阵地、居住空间、服务基地”于一体的“幸福生活圈”。针对困难员工制定了“驼铃”计划,制定海外员工家庭应急援助体系,在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海外员工亲子互动、家属慰问等活动,真正解决海外员工的后顾之忧。着力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出台施工创新激励措施,持续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工作环境改善了,教育管理跟进了,活动形式丰富了,专业队伍建强了,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浓墨重彩启新篇,步履铿锵踏新程,纵观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海通公司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谋划新布局,在行业树立了一面崭新旗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活力迸发的发展景象。立足新阶段,年轻的海通公司将持续秉承“改革创新、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发展思路,主动服务交通强省建设,坚守服务人民美好出行使命,着力打造畅通、安全、智慧、绿色、高效的现代化高速公路路网,在持续奋斗中,为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蓝图添新、添彩、添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