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新风扑面(人民日报)
时间:2023-01-28 | 来源:人民日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从绿意盎然的南方城市,到白雪皑皑的东北地区,从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到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春节期间,记者赴多地探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新风扑面。
生活方式更加节俭适度
在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记者看到:零废弃生态园里,几位环保志愿者正忙着锄地、播种、浇水,种上青菜、黑豆、红豆。
志愿者罗浩雁指着菜地旁堆满枯叶、树枝、食物残渣的大筐,“这是堆肥,菜地的肥料全部来自自然。”
“我自己在家里的阳台种了很多菜,厨余垃圾用来堆肥,最大限度做到零废弃。”罗浩雁说,乘坐公交绿色出行,买东西时自带环保购物袋,不用的物品在社区居民中进行交换,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人人可为。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拥有原生红树林群落及种类丰富的动植物,是我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2014年,湿地公园成立了一所自然学校,罗浩雁等热心市民成为第一批环保志愿教师。
“我们倡导零废弃、无痕湿地等环保理念,植被不作景观式修剪、晚上不开灯,就是想还自然一个自然的状态。”自然学校校长孟祥伟说。在候鸟季,华侨城湿地开放日参观人数限制在300人以内,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增强生态意识,滋养环保习惯。目前,自然学校已开展自然生态教育课程及公益活动6000多场次,直接参与公众近100万人次。
春节期间,记者发现,绿色低碳文明新风在深圳时时可见。超市里,不少人自带环保购物袋装年货;公园绿地上,搭帐篷露营的人们会把垃圾收拾干净;餐馆里,用餐的顾客大多力争“光盘”,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走;大街上跑着不少新能源汽车,近处出行人们往往选择骑自行车。
既要欢乐祥和过节,也要简约适度有节。这个春节,全国各地,一些地方开展“新春光盘行动”,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一些地方推出线上赏烟花活动,受到网友点赞欢迎;一些地方商家及住户用上电子鞭炮,添了热闹,少了隐患……
生产方式日益绿色环保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新春走基层,记者在各地看到,人们的生产方式日益绿色环保。
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园区各视频监控点位的实时情况,在中控室大屏幕上一览无余。再点鼠标,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呈现眼前。
走进湖南省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环保综合监管系统让人眼前一亮。“这就好比管理人员长出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松木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熊南恒说,“经开区目前有71家规上工业企业,春节期间18家企业照常开工,各项污染物排放数据完全达标。”
“我们设立园区超低排放标准进行环保管控。”熊南恒指着大屏幕介绍,“一旦数据超过警戒线,就会由绿色变成红色,监管系统立即通过短信平台,自动向企业负责人、经开区环保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松木经开区里的建滔(衡阳)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氯碱化工企业,春节期间和平时一样正常生产。“衡阳建滔公司设有16个污染源自动监测点位,还设了25个视频监控点位,所有的数据和画面,24小时实时传送到经开区环保综合监管系统。”衡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莫方说。
“近3年来我们的环保治理投入累计达3.2亿元,今年还会持续增大投入。”公司总经理石爱伟说。
走进“绿色工厂”湖南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红红火火。经过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的烟气排放口,却是一片宁静。华菱衡钢安全环保部经理王亮说,“绿色衡钢”的发展目标关乎企业生存,也关乎全市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绿色作为发展底色。
衡阳是工业大市。近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显著增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域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市城区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Ⅱ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是衡阳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浓度。湘江干流衡阳段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力以赴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云新干劲十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
春节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工厂2783家、绿色工业园区22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96家。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山西省永济市,中条山神潭大峡谷风景如画。“太美了!”市民张先声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张张照片,“在亲近自然中辞旧迎新,这个春节过得有意义。”
神潭大峡谷景区原本是一片荒草丛生的乱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