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上海山东河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1-03 | 来源:央视新闻、河北日报等
【广东】11211公里!广东9条高速公路通车
2022年12月31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表示,随着广连高速花都至从化段、宁莞高速潮州东连接线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陆续通车后,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211公里。
其中,6车道以上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5600公里,占比过半。全省高速公路车道里程数达5.7万公里。
2022年以来,广东省交通运输系统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交通有效投资,预计2022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将突破3000亿元,再次创下交通投资建设“广东速度”。
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
连通港澳的5条高速公路
全部建成
9月21日,湛江机场高速一期先行段通车;
11月7日,珠海市香海大桥二期建成通车;
12月26日,广连高速花都至从化段、宁莞高速潮州东连接线建成通车……
2022年,全省建成高速公路24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9公里,新增高速公路车道里程数1002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211公里。
截至2022年底,粤东、粤西、粤北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6000公里,缩短了粤东、粤西、粤北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打通了“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进入大湾区的快速通道。
据统计,广东省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总数达30条,与陆路相邻省区各开通5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连通港澳的5条高速公路全部建成。
广连高速花都至从化段
建立高速公路
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改扩建过程中,广东交通运输部门注重组织协调,建立“联勤联动”安全保畅机制,在保障原有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前提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改扩建工作。
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涵盖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安全、造价等公路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支撑广东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实现了“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管理有依据”管理。
截至目前,全省有深中通道、南沙大桥、惠清高速等国家级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6个,开阳高速、大潮高速等省级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46个,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大瑶山一号隧道等15个项目获得了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国家级荣誉。
2022年,广东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车流总量超22亿辆次,比2019年增长10%,居全国第一。
特别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粤港澳大湾区,为粤东、粤西、粤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助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茂名至湛江段
52个基金项目如期开工
项目总投资9014亿元
广东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科学调增交通投资计划,积极稳定投资规模,不断优化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加快计划开工项目用地预审、立项、环评等前期专项工作,保在建、促新开、强储备,形成更多有效投资。
2022年以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响应的工作专班,抽调专家成立技术专家组,做好重大项目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实行并联审批,大大提高了前期工作效率,实现了52个基金项目如期开工的目标,项目总投资达9014亿元。
据预计,2022年广东省铁公水建设投资将突破3000亿元,其中,公路水路完成投资超2100亿元,省管铁路完成投资超900亿元,切实发挥交通运输行业在促投资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广东还将加快建设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推进莲花山通道等跨江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建成能力充分、方式协调、集约利用的跨江跨海通道群,推动形成“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主骨架高速公路网络。
中山西环高速公路
2022年9条建成高速公路项目
1. 珠海市香海大桥二期
2. 湛江机场高速公路一期
3. 广惠高速公路惠州北立交(长坑立交)
4. 广州从化至清远连州高速公路(三凤里互通以南段)
5. 广州至连州高速公路花都至从化段
6. 宁莞高速公路潮州东连接线
7. 沈海高速茂名至湛江段改扩建一期
8. 中(山)开(平)高速公路江门段二期
9. 中山西环高速公路
【上海】央视:连续13年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箱
2023年1月1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上海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十三年蝉联全球第一。在集装箱箱量屡攀新高的同时,2022年上海港也在新科技突破、新区域开拓、新业态发展方面不断发力。详见↓
上港集团2022年一季度生产实现开门红;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V型反弹,以430.3万TEU创同期新高;9月8日和11日昼夜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突破16万和17万TEU大关,创下170173TEU的昼夜集装箱吞吐量新纪录,并接连刷新单工班集装箱吞吐量、单船集装箱作业量、单码头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等多项纪录。
在集装箱箱量屡攀新高的同时,2022年上海港也在新科技突破、新区域开拓、新业态发展方面不断发力,打出了升级陆改水、优化海铁联运、水水中转、ICT前置等稳链助企、保供保畅业务组合拳,开辟重要生产生活物资港口绿色通道。
【山东】山东高速集团高速公路沿线光伏电站累计并网200兆瓦
近日,随着山东高速能源发展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青兰-滨莱高速莱芜枢纽、莱钢绿建厂房屋顶等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山东高速集团高速公路沿线光伏电站累计并网200兆瓦,高速公路沿线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预计可实现年均发电量2.2亿度,年节约标准煤6.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跑出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度”。
山东高速集团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协同联动,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深入挖掘高速路网资源,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建成全国首个规模化高速公路边坡光伏项目、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目前,集团正稳步推进枣庄、临沂、聊城等路域公司管辖路段,以及济潍、临临等新建高速公路沿线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
下一步,山东高速集团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光伏资源开发,做好市场开拓和项目建设文章,努力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河北】8年间累计投资超1100亿元 河北相继建成开通800余公里高速铁路
12月26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河北省会石家庄至首都北京实现了1小时通达、至承德运行时间进一步优化压缩,并开行石家庄至廊坊高铁直通车。
当人们将目光再度聚焦京津冀,能够清晰地看到“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广袤的京津冀大地,路网密布,高铁飞驰。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河北省轨道交通建设牢牢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着眼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8年间,河北省累计投资超过1100亿元,相继建成开通了津保铁路、石济客专、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大张高铁、张呼高铁、京雄城际、京沈高铁8条共计800余公里高速铁路,实现了市市通高铁的目标。这些铁路与既有的京沪、京港澳(京广)、石太客运专线等相连接,形成了京津冀对外连接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港澳地区的高铁通道主网络,“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初步成型。
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全力以赴保障铁路建设
河北省内环京津、外沿渤海,铁路在全国路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进出京津的必经之地,又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通道。河北在铁路建设上坚定不移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以最扎实的工作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再添新干线,雄安新区再添新支撑。
“轨道上的京津冀”是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建设京雄城际铁路,对于加强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铁集团的指导和推动下,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单位第一时间开展了京雄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工作。在建设前期,省发展改革委加强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社稳评估、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环评报告、穿越道路等项目审批所需的近20项手续。在建设期间,省发展改革委派专人跟踪进展、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尤其是铁路穿越国内等级最高的2处1000KV特高压、跨越高速公路等问题,持续协调调度、研究解决意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策服务保障好,工程建设马力足。自2018年2月28日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日夜兼程的全力奋战,京雄城际铁路比原计划提早1年建成通车。这条铁路在建设中采用了70余项创新技术,成为中国智能高铁建设的新标杆。
切实扛起属地责任,用情建设人民满意铁路
河北省铁路建设任务艰巨,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的村庄和百姓数量众多,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工作格外复杂、繁重。
为此,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沿线市县铁路办细化目标任务,协调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坚持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铁路建设开工前。8年间,我省已建成和在建的21个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均按期顺利完成,共征地13.2万余亩,拆迁340余万平方米,期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群体上访和严重阻工事件,确保了征拆过程中百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京张高铁沙城站改造项目。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京张高铁建设工期紧、任务重。而整个工程建设难点之一是既有沙城站改造,该站位于京张高铁架梁通道上,需整体迁移改造,并拆迁站房周边百余户房屋。
为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路地专门成立了铁路房屋拆迁工作组,提前做好入户调查、清登评估、政策宣传等工作,并根据房屋类型等制定了一套详尽的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征拆过程中,各部门密切配合、连续奋战,坚持既尊重历史情况又面对具体现实,既充分考虑被拆迁人合理诉求又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仅两个月就完成了全部拆迁任务,为京张高铁按时开通创造了条件。
在路地双方共同努力下,京张高铁于2019年12月顺利通车运营,成为我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2022年2月4日至20日期间,京张高铁累计开行列车554列,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聚焦品质促提升,让“轨道上的京津冀”再上新台阶
围绕落实国家和河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我省将全面提升铁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聚焦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城镇主轴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高质量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里,多个轨道连通项目不断谋划实施。
在推进京唐城际、和邢铁路、石衡沧港城际、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实施的同时,如期实现了9月29日雄商高铁开工,9月30日雄忻高铁开工,11月26日津潍高铁开工,创造了最短时间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实现多个项目密集开工的“河北速度”。
围绕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省委、省政府把“提升河北域内铁路通达性”作为路地合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省发展改革委与铁路部门深入对接,协调开行了石家庄至承德、至廊坊直通车,实现石家庄至北京部分高铁运行时间压缩至一个小时以内。
面向未来,“轨道上的京津冀”仍在加速行进。
按照铁路“十四五”规划,2025年末,全省铁路里程力争达到9000公里,其中高铁2500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形成,环京津1小时交通圈更加高效便捷,秦唐沧三港四区铁路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前后一公里”问题基本解决,铁路货物运输更加畅通。展望2035年,河北省铁路里程力争达到1.1万公里,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4000公里左右,建成雄安新区“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以及以京津石雄为核心的“环射型+网络化”城际铁路网,与其他交通方式深度融合,形成国际领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杨永君说:“用心用情用力,实事方能做实,好事才能办好。‘十四五’期间,省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铁路工作的总体要求,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局,持续高质量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为谱写交通强国河北篇章,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