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浙江天津河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2-12-28 | 来源:河北交投、天津广播电视台等
【江苏】全球首辆中运量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下线!
近日,中运量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在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成功下线,该车型是集聚低碳环保、智慧交通技术的全新一代产品,是紧扣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要求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区领导张瑛,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铭,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奇,中车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顺龙等出席活动并为车辆下线揭幕。
据了解,本次下线的中运量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由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研发、苏州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负责生产,是现代有轨电车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全新车辆制式,采用了具备数字虚拟轨道、新能源储能、全轮转向技术、柔性贯通道等先进技术的新型胶轮中低运量运输系统,在公路路面行驶时具备自动驾驶能力。
车辆采用轻量化设计,能够适应既有城市公路路面设计的标准车道宽度及承载能力,最大化降低道路整改投入。同时,车辆采用氢燃料 + 超级电容的大容量车载储能技术,取消了沿线接触网及变电站建设成本,可与社会加氢站共用加氢系统,大幅降低了线路供电施工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具有续航长、加氢快、供电设备投入少等突出优势。且车辆承载主结构寿命 30 年内免维护,高度契合了城市打造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交通体系的整体要求。
车辆采用全轮转向控制技术,所有车轮均可主动协调转向,且橡胶车轮具备噪音低、舒适性高等优点。在自动驾驶及安全防护技术方面,车辆采用磁感数字轨道,辅以车辆设置的激光雷达、全景环视等先进的环境监控防护技术,具备了实现 GOA2 自动驾驶技术的能力,实现了车辆纵向及横向运行控制功能。此外,线路调整灵活,并设置方向盘保留人工驾驶模式,可实现随时换道、换线运行的需求。
【浙江】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中谷杭州”轮首航宁波舟山港
12月27日9时许,载重量为9万吨、载箱量为4636标准箱的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中谷杭州”轮首航靠泊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这是宁波舟山港与中谷海运集团强强联合,深度对接服务国内大循环,畅通南北海运物流链供应链的生动实践。
宁波舟山港是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的世界级枢纽港。中谷海运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集装箱航运企业。长期以来,宁波舟山港与中谷海运集团始终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开辟了宁波—厦门—广州、宁波—天津、宁波—东南亚等10余条航线,服务于国内沿海和亚洲区域的短程航线。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经济“内循环”趋势,适应内贸干线船舶大型化发展热点,大力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宁波舟山港通过优化内贸集装箱码头布局,加大与内贸船公司深度合作等,提升内贸集装箱作业和服务水平,推动内贸集装箱集聚发展,内贸集装箱吞吐量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此次,中谷海运集团为其“一带一路”南北大通道更换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舶,将有助于宁波舟山港提升国内贸易物流运输效率,持续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下一步,双方将加强合作,以优质服务推动扩大内贸业务往来,实现互促共赢。
新闻多一点相比内贸集装箱船,国际航行的远洋集装箱船具有更大的载箱量。宁波舟山港依托优良的深水和区位优势,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必靠港。
自2017年载箱量超2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巨轮投入市场成为远洋运输的主力以后,越来越多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纷纷下水,宁波舟山港因此保持着每年刷新挂靠最大集装箱船的纪录。
据统计,宁波舟山港今年累计接卸载箱量超2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已超300艘次。
【天津】天津港外贸码头开通内贸航线当前产业链、供应链需求越来越大,内外贸联运业务不断增加。
近日,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工作人员将20箱来自欧洲的进口原材料,装运上“华鑫178”轮,准备发往秦皇岛。
这是天津港调整布局,在外贸码头开通内贸航线,加快推进枢纽港口建设的举措之一。
据了解,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原本只承担外贸航线业务,但随着产业链、供应链需求越来越大,内外贸联运业务不断增加,为了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中转效率,天津港在太平洋国际码头开设了内贸航线。
足不出码头,来自海外的集装箱就可以快速发往全国各地,最快可以实现船到船的装卸作业,“零等待”直接中转。
年底将至,内贸船只抵港数量不断增加,其中,超过7成都是国家重点设施设备、制造业原材料等,运输时效关系着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天津港表示,年底冲刺,各企业快速周转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临时抵港的集装箱,码头也会尽量调整,安排上船。内贸船舶的体积和运量虽小,但每艘船的船况和集装箱的箱体情况、型号更复杂,作业难度更大。
为了打好全年收官之战,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定下了年底前接卸效率提升到单桥每小时29箱的目标。
天津港表示,2023年将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作业效率,更好发挥枢纽港作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北】京秦高速公路遵秦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12 月26 日,省部重点项目京秦高速公路遵秦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处处长郑彦军, 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处处长封晓黎,河北交投集团基建管理部经理杜群乐、安全管理部主任陈复胜,中交建冀交高投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新宇,副总经理吴文明、任志峰,遵秦高速公路前线指挥部处长、常务副指挥长贾献卓等出席会议。
会前,交工验收委员会及PPP项目验收组,分综合组、路基路面组、桥梁组、隧道组、交安设施组、房建组、内业组等七个小组,对现场进行了验收检查。
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各交工验收小组分别通报了现场检查情况,并给予分项评定。交工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遵秦项目工程建设卓有成效,项目上下同心,规范有序,管理有力,满足交工要求,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会议指出,遵秦高速是河北省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今日成功交工验收,标志着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再添称加码。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建设成绩。
会议强调,管理单位、参建单位要总结项目亮点工作,也要总结实施过程中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河北省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要提前谋划,充分做好通车运营准备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交工验收委员会专家,高速交警总队、唐山支队、秦皇岛支队代表,省交投集团、中交、中建等各股东方代表以及项目公司、前线指挥部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交工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