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支撑服务桥梁工程安全耐久
时间:2022-12-27 | 来源:中国交通报
□ 肖凤仙 文/图
大通路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新厂区。
参与国内外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市政公路桥梁建设上万座;参与长江、黄河、东海、南海等大江、大河、跨海桥梁国家重点工程数十个;产品遍布国内各省(区、市),并远销亚洲其他地区、欧洲、美洲、非洲……这是成都市大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大通)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基础建设发展,尽的一份力、发的一分光。
大通成立于1999年,经过20余年的拼搏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工程构件及防震减灾领域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公司自建成以来,始终秉承“技术导向,质量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不断优化完善产品设计技术、工艺制造技术。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不仅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市场。多年来,公司业务实现了持续健康增长。2022年,公司获得市场订单近5亿元,上缴税收达5000万元。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在大通人发展的字典中,创新是最关键的词汇。近年来,公司在董事长伍大同的带领下,加强与行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打造更高层次的技术平台,成立了市级轨道交通先进减隔震装置研发及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大通路桥”桥梁及轨道附属结构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了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成都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这些创新平台,成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引擎。有了技术支撑,大通打造的拳头产品——桥梁支座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公司向市场先后推出了适合山区桥梁的BGD变刚度支座,适合高烈度地震区桥梁的XFPB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GCZ高承载力支座、GSQZ环向钢丝绳阻尼支座;为解决超静定桥梁内力的均匀分布问题,推出了IP(Q)Z智能测力及可调节支座。
有了技术支撑,公司开展了新业务,拓展了新领域。近两年,公司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新型的阻尼器,并成功应用在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工程;为适应桥梁快速施工的需要,也为提升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公司首创了桥梁装配式检修通道技术,在深中跨海通道大桥、黄茅海跨海大桥等世界知名工程中得以应用。
公司取得的各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行业认可。其中,公司参与完成的课题《桥梁深水基础、阻尼与减隔震装置静动力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荣获202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以及数字中国战略。奋进新征程,大通人笃行不怠。
大通于近期专门成立了大通数字科技公司,投身数字科技研究,吹响了向基建数字化、智能化进军的号角,迈进数字科技新征程。公司将围绕基建领域传感器、数字化智能化装备、结构数字化算法、大数据传输与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并通过国际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紧紧围绕工程需求,开发系列质量一流的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为更好推动智能工程构件的研发与生产,大通在成都市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约4亿元建造智能结构工程构件及装备新基地。占地面积85亩的新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工程构件生产线、减隔震产品检测中心、技术先进的减隔震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