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汽车强国道路上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汽新能源改革创新纪实

时间:2022-12-22 | 来源:中国交通报

□周阳  文/供图

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12月的中国蓝谷,天高云淡,不见冬日萧瑟,一辆辆极狐汽车整齐排列,熠熠生辉。

10年前的京南小镇采育,北汽新能源采育园区内,400辆北汽首款自主研发生产的纯电动轿车E150EV整装待发,拉开了北京市新能源乘用车大规模示范运营的序幕;今天,从北国到南疆,从滨海到高原,祖国的锦绣大地上,北汽新能源汽车平稳行驶。

非凡10年,驰而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跑出了转型发展的“加速度”,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雨露幼苗,成长为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北汽新能源在实现汽车强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

践行使命担当 传递卫蓝力量

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蓝谷,是北汽新能源全球研发与技术创新中心,2017年9月,北汽新能源全球研发、营销和运营总部乔迁至此。研发大楼内有一句醒目的标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北汽新能源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时间回溯到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中国汽车产业由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北汽新能源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

成立至今,北汽新能源始终锚定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聚焦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在业内率先实现了从产品设计、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充换电运营、租赁服务等全价值链的联盟化布局,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业务快速增长,共同打造绿色经济新的增长极。

2014年,北汽新能源面向全社会发布了以人、车、环境和谐共生为核心的卫蓝文化理念,首次提出“卫蓝梦”发展愿景,并启动“卫蓝行动”。至今,卫蓝行动内涵不断丰富,吸纳了众多公众、车主及行业伙伴共同参与。

2014年3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个摇号上牌的纯电动汽车用户选择购买了北汽新能源E150EV,此后,北汽新能源连续6年蝉联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桂冠。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销售纯电动汽车约60万辆,自主建设各类充电桩超15万根,累计行驶里程近400亿公里,综合节能减排664万吨,相当于植树2425万棵。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和北汽新能源等行业开拓者的推动下,10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跃升,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艳阳天”已经到来。

坚持创新驱动 矢志做强自主

2009年11月,北汽新能源公司成立伊始,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莅临园区。他语重心长地说:“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产业,北汽新能源一定要坚持自主发展的道路,勇于实现弯道超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汽新能源人始终以创新为源动力,将技术创新放在首位,打造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北汽样本”。10年来,北汽新能源聚焦纯电动乘用车领域,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打造了“达尔文系统”技术品牌,构建了3个整车研发平台,推出一系列国际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其中“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9年7月22日,覆盖6大关键核心领域、拥有88个试验室的北汽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落成启用,这是全球领先、验证内容最完备的新能源汽车试验验证中心。

10年来,北汽新能源建立起一支以三电技术、智能网联团队为核心,近2000人的研发队伍,完成6124项专利申请,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70项;建立研发技术标准体系,牵头编制企业标准2159项,参与9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荣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委评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牵头组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后盾。

2021年年初,北汽新能源向麦格纳下属斯太尔美国公司技术许可基于自主开发BE21平台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知识产权,实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首次“技术出海”。

坚持改革破题 激活发展动力

2018年9月27日9时许,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鸣,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北汽蓝谷600733”诞生。这是北汽新能源10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从2009年成立至今,作为北汽集团改革的“试验田”,北汽新能源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创造了多个第一。

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与自身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北汽新能源深刻认识到,唯一的解决措施就是改革,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10年来,北汽新能源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各项方针,增强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现代化企业治理能力、水平。

围绕质量变革,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突破技术瓶颈,打造高阶智能网联纯电动汽车ARCFOX极狐,实现自主品牌向上突围。围绕效率变革,聚焦主业,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科学管控,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围绕动力变革,进一步激活组织创造力,全面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优化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成长路径。

如今的北汽新能源,从产品定义到功能开发,从资源投入到内部协同,所有经营活动都围绕客户与市场终端,驱动全员奔向同一个目标。

坚持开放融合 构建产业生态

2018年3月8日,戴姆勒大中华区正式成为北汽新能源的股东之一,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再谱深化合作新篇章;2019年7月,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合资的智能工厂在镇江正式落地,这是麦格纳在全球的第二个整车制造工厂;2019年1月28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

今年5月7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联合举办发布会,宣布有着“智能驾驶系统世界最强”称号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正式上市。提前洞见汽车行业数字化革命的北汽新能源,在智能网联电动车的赛道上呈领先姿态。

在变革的时代,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已是我国汽车产业跨入全球化、迈向新时代的必经之路。北汽新能源自成立之初,便深刻明白“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与众多互联网企业携手,在多领域进行合作,并与麦格纳、华为等国际顶尖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北汽新能源还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进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 铸就坚实根基

2020年1月17日,北汽新能源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采育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会议提炼了北汽新能源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生活的向往,全力推动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会议同时明确,公司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强化党建与经营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能力。

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对北汽新能源坚持抓好党的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总结,是对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精神合力,开启下一个十年崭新征程的行动宣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汽新能源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新特”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打造“卫蓝红帆”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

北汽新能源坚持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建工作价值评价体系,通过多年检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新能源特色的党建考核与评价体系。

10年来,北汽新能源培育和创造性提出园区党建、项目党建、产业链党建等党建模式,推动党建与企业经营工作“四个同步”,实施“基层党组织战略执行伙伴(HCOBP)”项目,“基于国有企业体质机制改革的党建现代化创新及实践”项目获得第33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此外,北汽新能源大力推进“文化强企”战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企校融合精准扶贫、国家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等传递卫蓝大爱。发动公司全员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彰显担当。相继荣获“首都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不负时代,守正创新。10年来,北汽新能源自觉肩负汽车强国使命,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变革贡献力量,也将先行者的无畏精神和家国情怀融入血液。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伟大使命催人奋进。“卫蓝”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把光荣与梦想写在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