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山东上海广东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2-12-09 | 来源:山东交通厅、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山东】突破7700公里!今年的第5条高速公路通车啦!
12月9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项目提前半年建成通车,这是我省今年第5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7700公里。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工程,是我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的重要一纵。
项目途经滨州市沾化区、滨城区、博兴县和淄博市桓台县、高新区5个县(市、区),全长107.6公里,概算投资195.6亿元,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项目是交通运输部绿色科技制造示范项目,采用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钢混结构全断面顶推、全厚式沥青路面以及泡沫轻质土等多项国内领先“四新技术”,其中黄河特大桥入围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示范工程。项目作为华北、华东沿海地区南北纵向运输通道的一部分,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交通主轴,强化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对完善鲁北地区高速公路网布局,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年初计划建成通车6个项目、新开工17个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800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通车台儿庄马兰屯至鲁苏界段、济南至高青、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济宁新机场至枣菏高速段、沾化至临淄等5个、324公里高速公路项目,预计年底前还将建成通车濮阳至阳新高速菏泽段、潍坊至青岛及连接线2个高速公路项目,年内通车项目达到7个,年底通车里程将达到7945公里,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3%。加快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段、济南至潍坊等2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力争部分路段提前贯通,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
今后一个时期,山东交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全面实施“畅行齐鲁”高速公路网推进行动,全力推动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提速、增智”,持续擦亮“山东的路”品牌,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0公里,省际出口超过30个,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
【上海】智慧检修,数字赋能提效
为了紧跟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提高设施设备的检修效能,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检修工程部以“部门三年发展计划”为依托,稳步开展工作室和各一线设备检修班组的建设及设备更新工作。
软件工作室的创新发展
持续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智慧地铁是上海地铁的未来,部门运用各类云平台,更好地服务乘客、服务建设、服务未来,成为乘客们看不见的“贴身管家”。而承载了所有信息和数据的各类网络化平台的诞生,都离不开一个团队、一份信念,他们是隐身在智慧地铁的平台建设者——软件工作室。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为数字化地铁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面对上海地铁智慧发展的需求,无论是一线的生产维护还是分公司的生产管理,逐步开始采用更智能、更便捷的数字化管理方式。软件工作室组织搭建的VOBC智能精灵和软件升级系统,被称为通号一线生产的“百科全书”,记录现场列车静调测试数据和各专业生产软件升级数据,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团队还搭建了通号人事综合管理平台、网中部生产管理平台等多项实用型数字化平台。
继电器班组的智能管家
调试准备中的智能机器人
继电器作为地铁运营的重要安全“开关”,遍布于每一条线路,每一个车站,需要全年开展维修、轮修、工程检测等工作,年维修量高达9100台左右。随着地铁的飞速发展,新增线路的增加,未来继电器的年检修量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全网络的生产需求,在不增加检修人员的前提下,班组引入了智能机器人来协助完成继电器的日常检修工作。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检修人员的需求,进行路径设定,然后协助检修人员大批量的将继电器配送至指定地点,从而降低了运输方面的人力需求,让检修人员可以“专心致志”于检修工作,从而提高检修效率。有了智能机器人的加入,预计可提升生产效能达35%,继电器的年检修量可提高至11500台左右。目前,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了调试阶段,不远的将来他们就将正式“上岗”。
转辙机班组的更新换代
让转辙机仓储变得更容易
转辙机的“体重”一直在通号各类设备中排名第一,这个“胖子”却对地铁的运营来说是功不可没的,每一副道岔都需要转辙机的“有力推动”才能到达需要的位置。
转辙机年检修、轮修量目前已达到280~300台,而由于场地原因,导致轮修备件存放空间有限。目前已经引入自动货架,最高仓储量提升至300台,大大提高了存储空间,减轻了劳动负荷。对于备品备件的仓储来说,最难攻克的始终都是这个“胖子”难以搬动的体重。检修工程部目前已经计划建立KBK生产线、增设转辙机专用装配台、拆装压力机、多屏显示系统(含工控机)、BS服务器组件等,完成转辙机自动化维修作业的基本雏形。有了这些新的设备,转辙机就能被轻松搬运,有效提高仓储量,为一线的生产做好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
未来,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检修工程部还将成立三大维修中心,并部署全寿命设备管理体系,对接整体设备供应商,利用软件工作室自主开发的道岔管理平台、继电器管理平台、电源在线跟踪系统,实现转辙机、继电器、电源设备的全寿命在线数字化管理,完成通号检修作业的“数字化转型”。
【广东】深圳地铁16号线顺利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今年的压轴新线深圳地铁16号线
又传来新进展!
深圳地铁16号线最新进展
12月1日至12月5日
为期五天的深圳地铁16号线工程
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顺利落下帷幕
此次安全评估
是在完成安全评估预检查问题整改工作
推进工程完工程度的基础上
进行的正式评估
是对地铁开通载客运营条件的
一次全面检验和科学评价
会议邀请的15名轨道行业专家,对土建、供电、车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初期运营准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专业审查并给予了指导意见。
在系统功能核验及全自动运行系统专项测试方面,创新利用云平台、采用”线上实时直播-专家逐项确认”的方式,多视角全方位的进行NOCC测试项目的检验。秉承应测尽测原则,顺利完成了73项测试,专家组对16号线工程质量及运营准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6号线
作为深圳地铁年内开通的压轴大线
安全评估工作圆满收官
此次“大考”后
深铁建设、深铁运营将协同各参建单位
全力做好整改工作
经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复核合格后
深圳地铁16号线工程
即可按照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
开展初期运营工作
深圳地铁16号线
16号线由大运站引出
沿龙岗大道、黄阁路、龙平路敷设
终至田心站
线路全长约29.2km
设站24座,其中换乘站10座
停车场、车辆段各1座
最高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全自动运行模式
▲深圳地铁16号线示意图(站名以实际运营为准)
深圳地铁16号线的建设
是进一步落实东进战略的重要举措
建成后将实现
龙岗、坪山等片区
内部的交通畅通
加强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极大地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将支撑深圳向东部拓展
对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崭新活力
提升区域经济势能发挥重要作用
【广西】把交通好故事讲给大家听——广西首个“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这样建设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立足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大力传播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创新性的现代化交通建设成果及交通文化,指导广西交通设计科普馆(以下简称科普馆)参加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组织的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评审认定,并取得广西该类机构创建“零”的突破。
有情怀有担当
打造交通人的精神文化高地
以物证史、以物述理、以物传情,科普馆的筹建从交通老物件征集开始,就得到了一批“老交通”及其家属们的鼎力支持。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积极协调下,许多广西现代化交通建设早期阶段的亲历者纷纷提供了家里“压箱底”的宝贝。
自治区刚成立时老一辈交通人使用过的苏制经纬仪、水准仪,特殊历史条件下政府部门开具的边境地区出差证明,锈迹斑斑的罗盘、望远镜、图纸筒,广西交通行业引进的第一套GPS测量设备……120多件老设备,80多份珍贵的照片、手稿,被选进科普馆历史厅进行展出。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教处在指导科普馆建设时提出,历代交通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回忆要珍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故事要讲好,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创新突破的历程也要展示出来。随着南宁市第一座跨越邕江的现代化桥梁、广西第一座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的桥梁工程、第一座应用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大跨拱桥、第一座沿海万吨级泊位码头等项目设计蓝图扫描件、复制件的一一补充入展,更让这里盛满了泛黄的回忆和不变的情怀。
解决“世界工程癌症”的膨胀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是如何提出的、因何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兼具侗族传统建筑精华和现代工程美学的“世界最长风雨桥”是如何建设的,南宁市竹溪立交为何被誉为“朱槿花下飞出的大地音符”,在建的“世界第一拱”天峨龙滩特大桥如何实现拱桥工程建设的“百年跨越”……广西交通科技工作者可歌可泣的拼搏创新事迹,交通企业在交通强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承担的使命任务,都在这里被展示、被讲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到这里,欣慰地看到自己40多年前带队实施科技创新攻关的故事仍能激励和影响后辈;参加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的学员到这里,总会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奉献精神和真实事例所打动;交通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到这里,按捺不住投入交通强国建设的热忱渴望。
有真知有趣味
科普宣传既“走新”又“走心”
目前,科普馆室内馆区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设历史厅、成果厅、展望厅及影视汇报厅等,含公路、水运、桥梁、隧道、数字交通、工程检测等11个工程科技展示单元。经过2年多的精心运营,已接待各行各业观众超过3万人次。
“科普馆的建设运营成果,离不开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学技术厅的大力支持。”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铮说,“我们建好用好科普馆的目的,就是希望青年朋友、少年儿童通过参观、游览、学习,触摸到创新之于交通的强劲脉搏、感受科技之于生活的无穷魅力,让交通科技的光芒照亮他们成长求索的道路。”
完善的设施设备是基础,丰富的活动和有效的讲解才能真正地让交通科技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弘扬科学精神,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在互动展示设备和内容设置上颇费心思。发挥企业自身的人才、技术、产业优势,各勘察设计专业共为科普馆制作了纪实和讲解视频15个、科普动画6个,设计、印制了涵盖公路、桥梁、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及水土保持、工程规划、海绵城市、水综合治理、交通安全等的原创科普宣传册22种。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培养了一支熟悉工程科技知识、具备工程设计经验、善于宣讲科普知识的讲解队伍。专职讲解员刘莹在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喜迎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好故事”大赛中获评“百强宣讲员”,兼职讲解员覃薇连续两年摘得“广西十佳科普大使”竞赛一等奖。
2022年以来,科普馆还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科技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入选场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师生完成了全英文讲解的网络直播观展;
作为第31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官方选定的场馆,承办了“云上展厅科普探索直播”;
作为教学实训场所,为参加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的党员干部讲述国企改革成果经验和交通行业正能量故事;
与广西科技厅、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玉兰路小学、天桃实验小学等单位、院校合作开展科普教学活动。
记载历程、展露情怀,瞄准定位、讲好故事,传递知识、播撒关爱,这个“有情怀、有担当、有真知、有趣味”的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时代交通人在守初心、担使命上的扎实作为。她的一流设施硬件、一流内涵品位、一流科普服务、一流宣讲业绩,也将不断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