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会副会长单位北汽新能源获中国创新大赛二等奖

时间:2020-12-07 | 来源:卫蓝之旅

站在舞台,面向聚光灯、摄像机和直播平台,北汽新能源常州基地的王田田,唐坤,曹安平三人“真实地体验了一次当网红的感觉。”思路清晰的讲解、有条不紊的答疑、可以横向推广的内容,让他们出圈了。而这一次的出圈,是在创新方法领域。

12月4日,在2020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他们通过线上方式,向专家评委及行业专业观众汇报了《突破新能源汽车装配线产能瓶颈方法研究》的创新方法项目,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从常州市级比赛,十进四;到江苏省级比赛,五十进五;再到全国总决赛,在20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这支队伍一路过关斩将,向创新方法领域的最高荣誉发起挑战。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是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出的有效理论、方法、工具的总称,是提高再创新能力与创新成功率的利器,得到世界创新型国家的普遍重视。

自8月12日中国科协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举办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的通知》以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0个企业、3336个项目报名参赛,领域涉及制造业、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石油、生物、交通、建筑、新能源等40个行业,直接参赛的科技工作者超万人。经过区域赛层层选拔,206个创新项目突出重围,进入总决赛。

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创新方法领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专项赛事,已经成为交流创新经验、展示创新风采、传播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弘扬创新精神的重要舞台。


充分论证,锁定方案——

今年是常州市首次参与到“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的赛事中,受常州市科协邀请,为了一炮打响,北汽新能源常州基地在赛前做了精心部署,项目充分论证、人员精细挑选、各业务密切配合。

八月,北汽新能源常州基地总装车间会议室聚集着分管工艺技术、生产制造、精益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领导同事,他们就参赛项目和人员充分发表意见,激烈地进行讨论。经过多轮探讨,最终项目锁定如何突破新能源汽车装配线产能瓶颈问题。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此项目旨在解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有限的设计产能之间的矛盾,希望采用不增加人工成本、设备及能耗及管理等投入的前提下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能提升。


三人成团,过关斩将——

项目锁定后,人员也同步确定。由总装工艺工程师王田田、新产品管理工程师唐坤、精益改进工程师曹安平三人组成参赛团队。

“我们是以做项目的形式做比赛。”从事项目管理8年有余的唐坤,磨练出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方案思路框架搭建方面提供主要支撑;曹安平从事精益改进规划和实施工作,在精益工具和IE方法等基础理论分析方面给予支援;总装工艺工程师王田田,拥有丰富的一线工艺规划工艺改进经验外,外加直播、演讲、主持等才能加持,担任本次项目的主讲人。

团队成立,总装车间那间会议室立刻热闹起来。从夏末到初冬,一刻也没停歇过,方案探讨、项目调度、意见讨论、复盘总结……


方法先行,实践推广——

本次大赛的本质就是开展对创新方法的理解、应用于阐释的较量。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从很多发明理论中提炼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用这个方法引导我们解决问题。”而用TRIZ创新方法去突破汽车装配线产能瓶颈问题,则涉及到物流、设备、工艺、制造、精益管理等多方面的领域。

虽然三人在项目应用和阐述、项目管理、精益改善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在对TRIZ创新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运用方面可谓是零基础。

“起初思维很局限”,基于原有思维方式设计的方案被一次次推翻。随着组委会多次TRIZ创新方法培训及赛前培训,参赛者们的理论知识和项目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回想起一次培训结束的状态,唐坤用“烧脑”、“感觉进入一个新世界”来形容。

“从书中找答案”,在项目准备过程中,也会遇到意见分歧时候,这时候他们会通过查阅文献方式来解决。《创新方法教程》《企业创新方法实务》《质量管理与创新小组实践》等书籍已经成为他们日常随身书籍,“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收获良多!”不仅掌握了创新方法,而且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当问及荣誉时,他们三位不约而同的表示:“挺平凡的事情,初心只是为了解决行业问题”。而对于未来,他们则希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行业效率。”




会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