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公路分局扶贫工作“结亲”记
时间:2016-07-29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村民的穷日子终于要熬出头啦……”近日寻乌县晨光镇六社村党支部书记曹金煌望着500亩的猕猴桃村产业基地感慨地说。由于柑橘黄龙病的爆发,村内的9万余株果树被砍除,交通、水利、公共服务设施的滞后,传统水稻种植效益较低,群众经济效益甚微,诸多因素形成六社村贫困格局。今年2月,寻乌公路分局扶贫工作调整挂点到六社村,从此,寻乌公路分局扶贫工作与六社村结为“亲家”。在局长温家龙的带领下,率26名机关干部三次分批分组与79户结对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把群众的呼声、诉苦、建议作为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将所有的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根据六社村实际,编制了村貌改造、种植发展、养殖、劳务等6个可行性调研报告。为引导村民产业意识,专门下派2名班干部进驻六社村,根据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产业发展信息,积极向村民推广致富信息,大力宣传寻乌县1+1+N系列政策的主要内容,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此同时举办种、养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今年以来,在扶贫工作组的带领下,先后2次组织85户村民,参观学习了广东连平,江西安远三百山等周边种、养基地,学习种养技术和经念,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要在扶贫工作组的协助下深挖“穷根”,尽快摘掉落后的帽子。看到希望的村民纷纷加入村产业合作社,形成了以猕猴桃、百香果、鹰嘴桃为主的产业基地,并发展至500亩的产业规模,目前已经种植猕猴桃25000多株。在养殖方面,目前有4户邦扶对象发展养猪事业,共养猪230头,最多的一户有75头,当然有一贫困户还利用近小溪、好管理的地形特点养殖了120尾鸭子。短、平、快小项目也是脱贫致富的捷径,村内有3户扶贫户种植蔬菜6亩,每亩可收益4000元;也有的利用田园地头种下了玉米,如今六社村民在扶贫工作组和当地政府真抓实干的影响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观念、学习技术已成为全村群众的共识。寻乌公路分局把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同时来抓,目前已筹措5万元启动资金,重点解决9公里道路硬化,修建12公里水圳和文化广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