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运行安全研究课题获专利
时间:2016-07-07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部分中小跨度公路桥梁运行一段时间容易“生病”、不良水文地质条件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风险、软土地基城市道路和公路桥梁容易发生“桥头跳车”现象……这是一直困扰交通建设和交通工程运行安全的顽疾。近日,由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原总工朱汉华领衔的团队创新工程结构稳定平衡与变形协调控制方法,基本解决了此类难题,达到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的目的。此研究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统计结果显示:道路桥梁使用年限在30年以内的病危桥约占64%;地下工程坍塌事故比例约占32.6%;即使欧美发达国家道路桥梁等结构的结构性缺陷也高达11%。交通工程结构失衡,变形协调失去控制成为主因。
针对该课题,朱汉华团队经过前期研究,创新工程结构稳定平衡与变形协调控制方法,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中将结构稳定平衡为主的力学控制条件变为结构稳定平衡、结构变形协调控制的力学与变形双重控制条件,保障结构传力介质的适应性和避免结构亚稳定平衡问题,达到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的目的。
此研究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并在桥梁损伤与裂缝控制、软土路基路面变形控制、隧道施工全过程稳定控制等工程中得到验证。如嘉兴市7条公路采用灰土路基等技术,首次在省内解决整条公路软土路基桥头跳车现象。据统计,此项研究成果应用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42亿,创造间接经济效益2.27亿,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国家统计结果显示:道路桥梁使用年限在30年以内的病危桥约占64%;地下工程坍塌事故比例约占32.6%;即使欧美发达国家道路桥梁等结构的结构性缺陷也高达11%。交通工程结构失衡,变形协调失去控制成为主因。
针对该课题,朱汉华团队经过前期研究,创新工程结构稳定平衡与变形协调控制方法,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中将结构稳定平衡为主的力学控制条件变为结构稳定平衡、结构变形协调控制的力学与变形双重控制条件,保障结构传力介质的适应性和避免结构亚稳定平衡问题,达到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的目的。
此研究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并在桥梁损伤与裂缝控制、软土路基路面变形控制、隧道施工全过程稳定控制等工程中得到验证。如嘉兴市7条公路采用灰土路基等技术,首次在省内解决整条公路软土路基桥头跳车现象。据统计,此项研究成果应用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42亿,创造间接经济效益2.27亿,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