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模式”镇村公交实现为民增福祉、添福音

时间:2016-07-06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镇村公交”这一字眼,在淮阴这片热土上可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仅仅三年,因为“镇村公交”,渔沟镇徐赵线就有近20名原本因交通不便而就读于泗阳来安学校学生转回到韩圩小学;因为“镇村公交”,吴集镇包圩、后荡、兴和等村群众就有两堵镇政府大门,请求“镇村公交”也开到他们的村里,解决学生上下乘车问题;因为“镇村公交”,本学期放假前夕,吴集镇淮泗村群众又集体向吴集中心小学请命,能否协调“镇村公交”开到他们村里,解决他们的孩子上下学问题;因为看到邻近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未开通乡镇群众也企盼自己乡镇也能通上“镇村公交”。

  超低车价优质服务让农村群众感受到政府温暖与无微关怀。全程不论长短,只需1元钱,让利于民,用群众的话来说“每天也就是一斤豆腐钱”;实行“定站点、定线路、定时间、定票价、定班次”,要求发班统一调度、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让他们感受到“实在”;清洁敞亮的乘车环境,让他们享受着“干净”;驾驶员的文明规范的服务,让他们体会到“温馨”。 由于服务周到,丁集镇娘庄村委干部代表全村群众送上了“热情服务、文明礼仪”锦旗。

  规范管理合理运营让镇村公交服务民生“善举”得到诠释。镇村公交是政府力推的为民办实事工程,是“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体现。负责全区镇村公交工程实施的顺达公交客运公司全体上下深知其中的要旨。为了让政府这一“善举”传递到点、达边,尽可能的让镇村公交服务基层群众出行的功能达到最佳效果。他们非常注重政策的把握,除了按照规定为农村群众提供“超低车价、优质服务”外,时刻将安全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刻在骨头上”,力求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点。严把驾驶员招聘关,所招聘的41名驾驶员全部持有A1照;注重静动结合,成立机务安全科,负责每月4次安全巡查必须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尽最大能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成立监控中心,安排专人通过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对驾驶员规范服务、车速、车内情况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纠正违规。让家长愿意让自己孩子乘坐顺达的公交上下学。

  乡间镇村公交运营条件毕竟不能与城市公交相提并论,硬件条件的局限性在真正运营中远比城市公交更辛苦:每遇会车不过去、道路施工等情况,造成孩子不能按时回家,当班的驾驶员师傅用自己手机通知家长到堵车点来接已形成“惯例”,如遇下雨、天黑,他们还主动将没有家人接的孩子送到村头,甚至到家;每到收割季节,镇村公交线路便成了农村朋友的“晾晒场”,为了不影响孩子们正常上下学规律、为了让农村朋友安心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顺达公交驾驶员均勇于克服道路行车不畅之困难,凭借精湛驾驶技术,自觉的比正常发班时间提前一点、行车慢一点,保证了孩子按时上下学。

  面对学校作息时间频繁调整给学生家长带来忧虑,他们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联络关系,实现了发班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无缝对接”,确保了孩子按时上下学“不耽搁”。

  由于服务民生理念已根植人心,镇村公交驾驶员孙开勤师傅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每月拿出100元钱,默名资助徐溜镇一名单亲且父亲残疾的学生上学就达一年多,直至他调离徐溜镇后还经常去看看。在丁集镇开镇村公交期间,还主张正义,妥善的处置一起后母家庭虐待孩子事件。

  从事镇村公交运营,无疑会遇到乘客大意丢放随身的物件,面对钱包他们不动心,面对物件他们不伸手,均能够做到心无杂念、完璧归赵,受到了失主及周边群众的好评!

  领导重视资金到位是镇村公交“开得通、留得住、有发展”的根本保证。众所周知,镇村公交是一个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低票价的运营机制,亏损是难以避免。市、区政府以及省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领导多次来到顺达公交公司关心与指导镇村公交的发展,为了确保“开得通、留得住、有发展”,区政府也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将镇村公交亏损补贴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予以拨付。截至目前,区财政镇村公交运营亏损补助资金已按序时进度全部拨付到位。

  短短三年,从无到有,通过努力,顺达公交客运公司已投放24辆镇村公交,服务于区内渔沟、徐溜、丁集、码头、吴集、吴城、南陈集、袁集等8个乡镇8个居委会85个行政村约35万基层群众出行,实现公共交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下学难的问题,同时为留守老人上街赶集也提供了便利条件,将政府镇村公交这一为民办实事“善举”浸润到基层群众心间,深受社会的普遍赞誉,真正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与无微关怀。在全省推进镇村公交工程中誉为“淮阴模式”。

  在未来,顺达公交客运公司将紧紧围绕政府和主管部门决策,立足服务民生意识,在稳固推进镇村公交的基础上,不断的优化服务基层群众出行的功能,最终达到在乡镇实现镇镇通公交,在主城区实现城市公交微循环,竭力擦亮镇村公交这一服务民生“淮阴模式”新品牌,全力以赴绘就顺达公交优质服务新蓝图,就像扎根于田间的“蒲公英”一样,将政府实施镇村公交这一为民办实事“善举”传递到基层群众心中,孜孜追求着基层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再提升。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